第756章

  他把衣服脱下来,穿了一会已经一身汗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赶紧把衣服接过来查看,哥俩摸着柔软厚实的衣服,互相对视了一眼。
  明年商队就卖这个!这玩意在西北绝对比在南方卖得好。
  康熙跟梁九功说:“把剩下的这些布料给内务府送去,给各位阿哥也做一身衣服,预备着秋季的时候穿。”
  梁九功心里一盘算,十几个阿哥,才一匹布,这也不够啊!还是答应了一声,追出去让侍卫记着,回苏州后让九格格赶紧再派人送来一匹。
  这时候九阿哥已经和康熙在商量了:“汗阿玛,儿子想去苏州一趟,看看这些毛呢的产量如何?顺便看看能不能在北方生产,在南方生产太远了,不方便运输。”
  康熙看看他,行啊,这有了差事后看着也有点出息的模样了,没以前那么人憎狗嫌了。
  康熙满意地点头:“嗯,这才像句人话,去吧。”
  九阿哥的混劲儿上来了:“儿子是个人,说的当然是人话,您怎么就不把儿子当个人看待呢!”
  这孩子就不能夸,康熙拉下脸:“滚滚滚!”
  第281章 犹不及
  九阿哥瞬间觉得神清气爽,圆润地滚出去准备行李了。
  康熙很高兴,把衣服拿来检查,一边看着一边跟太子说:“这衣服赶制得着急,看着有些素啊!”
  太子说:“染色织花这都是小事儿,江南不缺这些能工巧匠,倒是妹妹,这是一大功绩啊。”
  “是啊!蒙古各部一向是咱们的心病,当年你汗玛法说北不断亲,咱们往草原上嫁了多少格格,既然怀柔不行,不如钝刀子割肉!”康熙把衣服放下,充满杀气地跟太子说:“日后再看他们听不听话!”
  太子点头。
  康熙说:“至于你妹妹这次的功劳,等她回来了再议。走,中午陪着太后一起吃饭,看看太后的衣服合不合身?”
  太后也很高兴,康熙去的时候正和舒宜尔哈一起看衣服,太后倒不是没见过这些,相反在物质上太后这里什么都不缺,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她都见过。像是用羊毛织布,前明的时候有毛毡,这种是很粗陋的毛毡,一般是围在帐篷左右保暖用的,也有当做地毯的,在草原上很常见。
  既然本土的毛呢很粗糙,那么在本土呢?在明末时候就有进口的毛呢,是从“普鲁”“暹罗”来的大红猩猩毡和暹罗绒几种毛呢。有印花的,也有纯素色的,大富大贵之家用来做衣服,十分华贵,据说这种布料外面市面上,一尺就要二两银子,十分珍贵,更多时候是有价无市,前些年广州口岸开禁之后,市面上有少量流传,但这种进口物质绝不是普通人能见到买到的。
  除了有大红猩猩毡之外,还有黄地红花猩猩毡、白地深色黄花猩猩毡等,这些衣料一般是皇家御用,也会用来赏赐官员。
  之所以市面上叫猩猩毡,传说这种布料是用猩猩血染的,永不褪色,其实是一种红色果实染的,不过是因为没见识,都不知道,以讹传讹罢了。
  太后摸着衣服问康熙:“这真是小花骨朵带人做的?”
  康熙点头。
  太后不知道是真这么觉得,还是有滤镜,就说:“我瞧着这衣服比那猩猩毡都好,那些厚是厚了,没这个软。这个是真的软,细密厚实还柔软,肯定好用。”
  舒宜尔哈问:“这么好的东西,肯定能让九哥和十哥赚一笔吧?”
  太后听了,立即说:“我买,我买些让人送到科尔沁去,不能让胤禟他们折了本,也不能让你姐姐白操心。”
  康熙就说:“您别买,他们既然想干这一行就要凭真本事,您今年买了,明年他们也是要卖的,既然让孩子折腾了,别的事儿能帮就帮,这事儿就别帮了。”
  太后看他都这么说了,也只能作罢,跟身边的嬷嬷说:“不是还有些布料吗?给四妃做身衣服,再给太子妃也做一身,剩下的给几个格格做了。”
  太子说:“给妹妹们做吧,不用给太子妃做了,她今年也不急着穿。”
  太后立即板着脸:“今年不急就放着,有明年呢!这不是她需不需要,是该她的那份,你少跟着说话。”
  太子立即连连称是,不敢再多说。
  太后说完叹口气:“小花骨朵在江南肯定忙,这一忙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
  康熙算了一下时间,海棠忙完大概是冬天了,除非是有人替她在江南坐镇。
  康熙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人选就是四阿哥,但是想到四阿哥这较真程度,康熙自己就觉得牙疼!
  要不要派老四去把海棠换回来?
  再说吧!
  于是他带着儿女陪太后吃饭,另一边因为海棠和十一阿哥还给太后和各自的生母写了信。
  这时候桂枝和两个妹妹坐在德妃跟前读信,旁边还堆着很多苏州当地的特产。
  听完信后,德妃说:“这就是劳碌命!她走的时候跟我说去处理匠人的事儿,我想着一两个月就回来了,也没给她准备薄衣服。现在又和土地扯上关系了,她忘了当初有人刺杀她的事儿了吗?当时的案子现在还糊涂着呢,这是不长一点记性,我在京城担惊受怕,要是在我跟前,我非要给她两巴掌。”
  桂枝把信收起来,跟她说:“您就是嘴上说的凶,我都没见过您给过她两巴掌,反而她每次回来往这榻上一歪,要坐相没坐相,您还围着嘘寒问暖,问‘闺女吃了吗?’‘闺女瘦了啊,看着小脸还没巴掌大’,这时候想让我相信您不偏心都没说服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