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佟国维思考了一下跟康熙说:“皇上觉得蔡升元如何?”
  蔡升元此时是南书房大臣,此时南书房大臣这个陪着康熙读书说话起草文稿的群体渐渐有取代议政王的趋势,已经看出有些权柄在手上了,因此这些人颇受康熙宠幸。
  蔡升元此人是康熙二十一年的状元,他叔叔蔡启僔是康熙九年的状元,算的上出身于书香门第。蔡升元先做翰林院修撰,接着就做起居注官,一直以来在康熙身边打转,并没什么外放为官的履历。因为一直在康熙身边伴驾,避免不了和康熙宠爱的儿女见面,太子一天与康熙见上好几次,蔡升元和太子碰面次数也多,在这种天天相见的情况下,要么是关系不错,要么是关系紧张。
  偏偏康熙身边的这些大臣和太子的关系都不好,蔡升元与太子的关系颇为紧张,因此蔡升元才会求到佟家门上求佟国维拉一把。佟国维这时候就想把蔡升元弄到十一阿哥身边,有个小主子护着他,太子就是喊打喊杀也要顾忌三分。
  佟国维的打算康熙不知道,康熙想了想,觉得舅舅推荐的人不错,蔡升元的学问是有的,在他看来人品也不错。在康熙的设想里,蔡升元能教十一阿哥学问,比一般的官僚更有用,立即调派蔡升元去辅助十一阿哥,同时保留他南书房大臣的身份,等于拿一份俸禄干了两样活儿,蔡升元喜不自胜,对佟国维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此时在乾清宫隔壁的造办处,十一阿哥歪在椅子里眯着眼问造办处的几位大匠:“不行?”
  五阿哥担心弟弟第一天来干活不习惯,怕他腼腆压不住场子,就特意跟着来看看,听到弟弟的语气像是恼了,立即说:“听听人家说为什么不行,你先别急。”说完看看这几位大匠,其中一个赶紧说:“奴才谢五爷。十一爷,黄河与别的河不一样,这是悬河,逆流而上越是向西越是跟上台阶一样,一阶比一阶高,一阶比一阶难。
  不说远的,河南府三门峡那里,就是当初大禹治水劈开人神鬼三门的地方,那里的地势就陡然一高,等于上了第一阶,想要向西运粮,要克服黄河泥沙大,还要克服地形,别说今年,明年后年,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办成。”
  五阿哥看着十一阿哥,就怕他跳起来。
  十一阿哥没有跳起来,反而低头思考了一会,问道:“行不通?”
  另外一人说:“想要行通只能用笨法子,走一节平稳的水路,然后在难走的路段换陆路,水陆交错,避开难走的地方和地势错落的地方。
  不过这样一来速度提不上来,再有就是走到陕甘宁各处,那里道路崎岖狭窄,河里的泥沙更大,滚滚泥浆逆流更是难行,而且就是上岸也走不快,没有大路,要么是人挑着担子,要么是驴马驮着,是走不了车子的。”
  十一阿哥叹口气,就目前而言,水运的办法算是废了。
  他坐着没动,就呆呆地坐着。
  造办处的人看看五阿哥:您说句话啊!
  五阿哥看看这些人,再看看弟弟,他不敢说,弟弟在想事儿,他担心打扰了弟弟。翊坤宫生了四个孩子,有脑子的四公主嫁出去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思考的十一阿哥,五阿哥觉得弟弟能想明白就让他想,自己脑子没他转得快,就别捣乱了。
  十一阿哥想了一会,缓缓地说:“西北需要粮食,等着把黄河上的事儿解决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对对对,就是这意思!造办处这些人赶紧点头。
  十一阿哥说:“听说黄河尽头都是小溪水涧,靠着这些汇聚而成了大河,小溪水浅,就是有船也未必能到青海去,看来这次是用不了船的。”
  对对对对!您年纪不大看着挺明白事儿的。
  十一阿哥看着这群点头如捣蒜的人,说道:“既然水上不能行舟,那就陆上行舟!把船抬到岸上,装上轮子,可能比不过水运,也比肩拉手抬要快得多。”
  押运粮草的时候,人骑马跟随车子就行,速度快、运得多、人还能保持体力,更能很好地保护粮草。他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立即让造办处的人动手实践。
  造办处的人目瞪口呆!
  您这脑子转的可真快啊!您就是动动嘴,我们就要跑断腿!
  十一阿哥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他回去也没事儿,就留下监工,让这些人立即动手。五阿哥被送出来的时候还恍恍惚惚,觉得十一这是一下子长大啦!这是个好消息,他立即高兴地跑去找太后报喜。
  太后得知十一有正经事做非常欢喜,倒是舒宜尔哈很惊喜,跟五阿哥说:“十一哥哥这想法好啊,到时候姐姐用完了给哥哥他们用。”
  她的意思是给九阿哥和十阿哥用,这两人每次回来都抱怨运输艰难,如果造办处能造出能长途运输的车子来,九阿哥和十阿哥每年能少受罪。
  五阿哥瞬间觉得舒宜尔哈这想法不错,对着舒宜尔哈夸了几句,觉得排行十一的都是聪明人,立即派人去找陪着九阿哥行商的管事,让管事把路上遇到的路况跟造办处说明白。
  折腾了大半个月,第一辆车被造了出来。用木头做的车子,看着就是一个大车斗,四四方方,还有栏杆。
  车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小小的锅炉,除了锅炉还有两个人的座位,一个人负责给车子转动方向,一个人负责给锅炉填煤炭。煤炭、锅炉,备用水桶、两个人的座位加在一起占据了车子的二分之一。后面就是放粮食的地方,经过计算一车能拉三十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