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海棠是打定主意不插手这事儿,但是桂枝还想管,听说了十四病了,心想着事情往糟透的方向去了,就立即派人去找海棠,说是京城距离园子太远,想每日来给额娘请安要坐很长时间的车,就想搬到姐姐的园子里借住一阵子。
海棠的园子东西两处院落设计就是给两代人住的,因为园子足够大,彼此不会打扰,甚至在海棠大道上东西两边的院子单独开门,能独门独户地过日子。
海棠同意后,桂枝拖家带口地搬到了郎惠园,就请来了给十四看病的太医,仔细询问了十四的病情,然后又请海棠邀请十一来吃饭。在装病这块,十一是最有经验的,甚至十一的医术很高明。
桂枝借着海棠的地方宴请十一,说起十四的病情来,十一闻弦歌而知雅意,在桂枝耳边口述了几句告辞离开了。
桂枝就带着孩子们去探望十四阿哥,还遇到了一天来两次的八阿哥。
桂枝人畜无害地和八阿哥打了招呼,随后和十四关门密谈了半个时辰。
随后的时间十四阿哥的病情不见转好,到了十二月还在不停地咳嗽,虚弱到起不来。弘阳去探望他,回来后忧心忡忡的告诉康熙十四舅舅面如白纸、气若游丝、虚弱不堪。
康熙派出了自己御用的太医去给十四诊治,太医摸了脉搏就知道这是在装病,而且这是饿了好多天了,能生生把自己饿的虚弱可见也是个狠人。至于一直咳嗽是因为冬天烧炕这屋子太干燥了,嗓子不舒服就不停的咳嗽,但凡放几盆水或者开窗通风就好很多。
然而能给康熙诊治的太医情商也高,回去说十四这么虚是这些年来不注意保养,偶尔遇到大病身体就亏了,如今趁着冬日好好补一补不会留下病根。
康熙听出这背后的意思了。
此时八阿哥来找康熙商量,说十四短时间不能痊愈,工部已经勘察好了修桥的位置,催着拿银子去定制砖头钢棍青石板这些东西。火器营也在询问到底需要多少钢轨,这玩意不是一下子能拿出来的,必须提前告知,他们要根据提供的数目挖矿冶炼。
现在事情千头万绪,实在是等不下去了,还是把十四撤换掉吧。
康熙又不是奔着把儿子往绝路上送去的,他只是想把年纪大和跳的高的儿子们教训一遍让他们在成年后重新认识一下老阿玛的威严。虽然可惜没让十四扯着四阿哥和六阿哥掉到这个坑里,但是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呢。
他就说:“行啊,让十四撤下来休养。你推荐谁主导这件事?”
第421章 风波起
海棠在年前的事儿很多,本来打算一股脑把事儿办完,谁知道淑惠太妃居然病了,她病了之后太后跟着伤心,别人也就罢了,海棠对太后很关心,不能不陪着劝解,因此这几日的重点就在于陪伴太后,对外面的事儿关注得不多。
因此她去和康熙商量要不要把太后送去更适合老年人的汤山行宫的时候,康熙就拿着八阿哥举荐佟家的折子给海棠看。
海棠看了之后说:“人家说举贤不避亲,舅舅一家贤不贤不是儿臣说了算也不是八哥说了算,是事实说了算。无论是谁去主持这条铁路,在儿臣这里要过这一关:既交出施工标准、验收标准、运行标准!
如果施工不符合标准,该怎么惩罚?验收不符合标准,又该怎么惩罚?在运行中出现事故,又该怎么惩罚?
这是把难听的话说在前面,要是能做到就去做,做完后自然是贤人,做不到就要认罪伏法。”
“你这是法家思想啊!”康熙点点头:“等会儿隆科多来了就这么跟他嘱咐。”
“汗阿玛,不是这么嘱咐他,是在他离开京城前,这些标准都是要交给您的,而且是要执行下去的。不能因为他是我们的表叔兼舅舅,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道千百年后,也不说千百年了,难道五六百年后人家把您重用隆科多和汉武帝重用李广利放在一起议论,那对君臣是十万头颅换来了汗血宝马,您二位是玩忽职守导致了第一次火车事故。”
康熙更看重身前身后名,但是对海棠这种咄咄逼人的口气不舒服,海棠也发现了,立即端了茶双手捧着给康熙,笑着说:“儿臣刚才口气太冲,在您跟前无状了,实在是隆科多舅舅他没经验,儿臣的意思是没主持这种大工程的经验,到底让人不放心因此才着急了些。”
康熙把茶水接下来,揭开盖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有朕的考虑,你想啊,佟家的关系遍布朝野,谁都要给佟家面子,所以有关系好办事。要按照你的说法,当初给朕建陵寝的官员都有经验,派他们去是可行的,可是沿途的官员谁管他们的差事干得好不好?那些总督巡抚摆起架子来,让这些官员跑了一趟又一趟,浪费的都是时间,多拖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
“您考虑得全面,您说得对!”
“适当地让佟家贪点,没铁路衙门这个萝卜在前面吊着,你说佟家会出力吗?”
海棠听出了些不一般的意味。
佟家这头驴子能吃到这个名为铁路衙门的萝卜吗?
此时隆科多在外求见,康熙说:“你出去吧,朕来和他说。”
海棠出门,隆科多进门,海棠先打招呼:“舅舅来了,汗阿玛等您呢,快请进。”
隆科多很高兴,知道今儿是来干什么的,因此笑着说:“格格您先走,奴才给您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