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猝不及防,看现在的事态,连翟望岳臆想的串门都是奢望了。
  翟望岳慢慢地回过神来,哥哥已经带着那个陌生的男人扬长而去了,父亲点了烟出去抽,母亲缓了缓,又想起收衣服的事情,骂骂咧咧地去踩凳子了,客厅里又只剩下翟望岳一个人。
  翟望岳像一脚踏空,陷入了无止境的坠落之中。很多个父母吵架,问他到底跟谁的夜晚,他都会在敷衍地逃过询问之后,抱着被子躺在窄床上辗转反侧,男孩的心里已经发芽一样冒出很多念头,其中一个就是:我谁也不跟,我要去找我哥哥。
  这个念头一出来,他的萎靡和憋闷全都像野草一样,被火焰一扫而空。当时翟诚岳在外地读新闻,偶尔给家里打的电话,就能通过声波,给翟望岳勾勒出一个陌生却流光溢彩的新世界。
  有自由的生活,友善的同学,大把的空闲,还有理所当然的,光明的未来。
  翟望岳的想法在一天天的堆积中越发具体,他不难养,一趟火车打到哥哥那里,他一定会接纳自己,罩着自己,在那样的城市一定会有自己的出路,虽然回头想来都不堪深究,但,至少是支持着翟望岳的东西。因为那是自己唯一的哥哥,他们之间有再深不过的血缘,是无法抹除的。这给了翟望岳无与伦比的安全感。他一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只有怀着这样的念头,才能让他度过一个安然的夜晚。
  而现在,他和一个陌生的人建立了更为坚固的纽带。翟望岳怎么也插不进去了,就连投奔哥哥的妄想,都成了可笑的累赘,又一次,被抛下了。
  所以,那个面容清俊的男人,从一开始,就被蒙上了淡淡的阴影。
  后来,翟望岳也被哥哥介绍着,零零散散见过申路河几面。
  他们一个少年老成,一个谦逊有礼,怎么也不会起冲突,然而,对申路河的了解越多,那种错位的感觉就越强烈,像蚌壳的深处丢进了一颗微小的沙砾,随着时间流逝磨着磨着,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硌人。
  翟望岳不甘心地试图在申路河身上找到一些污点,可是,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失败了。
  他温柔,有责任心,对翟诚岳也好,十全十美得近乎来自梦幻。不真实,澄澈的眼神像两面镜子,完整地映照着青春期小男生的残损和稚拙,让翟望岳不甘得咬牙切齿。
  也许是嫉妒,也许是别的,翟望岳收回了落在申路河脸上的目光。殡仪馆里的光线并不好,他只看见申路河眼角的一点泛红,还没看清他脸上是否有泪痕。
  翟望岳还没来得及想象,他为哥哥哭泣的样子。
  灵堂里的人正在散去,只有留下的家属在今晚送翟诚岳最后一程。
  申路河对翟家人多少都有些尴尬。他还是分得清别人态度好坏的,在儿子的葬礼上,他们三人都压着没有发作,可对他本人的不满就像一层薄纱盖着的刀锋,不仅藏不住,还随着角度上的变化,散发淡淡的寒光。
  申路河不想自讨没趣,离他们远了一点儿,走出了灵堂。在这之前,他看到翟勇把大手放在翟望岳的肩上,沉沉道:“你不用在这儿待着,回学校吧,好好高考才能让你哥安心。”
  申路河顿了一下,目光移向翟望岳。翟望岳没有回答,低下头,距离上次理发应该有些时间了,他鬓角垂下丝丝缕缕的碎发,盖住他的眼睛。
  翟望岳卸下背后的黑色双肩包,掏了一会儿,从底部掏出一张折成豆腐块的试卷。只是没有豆腐块那么干净洁白,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答案,像一张黑色墨水织成的网。
  他对父亲道:“我带了作业来,让我守一晚上吧。”
  第3章
  已经到了后半夜,本来就偏僻的地方就更寂静了,不像城市的夜晚,容易被灯火和噪声污染,漆黑的天幕中连一颗星星都没有,像一块失去了纵深感的黑色丝绒。蝉声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时断时续,仔细听还有其他草虫的鸣叫。
  走出空气流通不畅的灵堂内部,翟望岳好不容易分出喘一口气的空闲,胸口的压力吐出来一点。他接着灯管里水一样暗淡的光线,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支蓝色的水笔,半倚着冰冷的墙壁,真的飞速地开始订正错题。
  申路河望着他,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目光一个落脚点而已。试卷里夹了一张草稿纸,他把那张皱巴巴的纸片抽了出来,很快上面也被算式所填满。他写题的过程中姿势几乎一动不动,面色静谧,单腿支撑着自己,甚至投射的影子都一动不动,除了平稳的呼吸声,几乎不像个真人。
  申路河走过去,按住他的肩膀,柔声说:“别靠在墙上面。”
  翟望岳把头从题海中抬起来,迷惑地注视着逐渐靠近他的男人,他眼角被偷偷揉搓过,不仅红,而且还破了皮。
  也许是在荒郊野岭的地方呆久了,即使靠得这么近,他身上的体温还是很淡薄,风吹一吹就要飘走了。压在翟望岳肩头的手沉甸甸的,带着长辈对小辈劝慰的味道。
  翟诚岳的死是一场灾难,断掉了这两个陌生人之间最后的纽带,矛盾的是,也将他们拉到了同一幕剧集里,可以肯定不是悲剧,而夹杂着不知所谓的色彩,更像是一种现代戏剧,演员颠三倒四得地念着那些台词,倒是浑然无觉,只有观众会觉得可悲。
  他们的距离刚好卡在社交距离的那根红线上,翟望岳和过去一样,挑不出他一点儿错,只是冷着脸问:“为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