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翟诚岳最近比较忙碌,他告诉申路河,他在跟一个新闻,似乎其中有很多的牵扯。而翟诚岳出事后,来采访的同行,却没有一个人提起过这档子事。
  翟望岳没有回答他,拎着书包,返回了屋内。
  折叠凳上的父母已经昏昏欲睡,两个中年人,经历过丧子之后,已经显现出些许的老态,眼袋沉重得要坠下去,两颊深深凹陷,似乎一身的皮已经松弛,稍有不慎,就不堪重负地从骨架上卸落。
  翟望岳看了看父母,却脚后跟先落地,脚掌随即慢慢地跟上去,踩在地面的声音很轻微,像夜里独行的猫,没有叫醒他们。他对着翟诚岳白花环绕中肃穆的脸,双手合十,举到头顶,在额头碰了一下,然后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
  那是个看上去没有感情,也不会落泪的少年人。可就在他背对着申路河,弯下腰的那一刻,申路河第一次听到了他梗阻而压抑的声音,似乎是濒死的困兽在微弱地喘息。还有混在里面,很轻的一句“哥”。
  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表面覆着一层涟漪一样的颤抖,就像暴雨中的池塘表面,很快就会碎成千万片镜子,每一个棱角都能划出鲜红的血。
  当他再次直起身的时候,所有的情绪已经被收拾好,像被塞进了抽屉,无论里面是怎样的混乱,那条滑轨滑到了底,就都看不见了,只是关柜门太急切,可能会夹了手,翟望岳的脚步灌了铅,再也维持不了轻巧,拖沓着,仿佛压了千钧的重量。
  申路河背过身去,他终于不用再掩藏什么,一滴积蓄已久的泪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刚流出来时还是温热的,流到下颌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温度,在水泥的地面上砸起一朵透明的花,随后快速地委顿下去,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次日,那个在申路河眼中最独一无二的人,变成了一捧和其他人也分不出什么区别的骨灰,安放在匣子中。
  墓园的路很陡峭,石板被踩得崎岖不平,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难度不高,但对于中年人来说便十分难熬,不一会儿便爬得气喘连连。翟望岳似乎凭空分身,一会儿去搀着母亲,一会儿又移到了父亲那边,倒不是因为长子的去世让他成长了,而是他早就习惯了懂事,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能够立刻站出来,顶着不让天彻底塌陷。
  现在的墓地也寸土寸金,属于翟诚岳的位置在半山腰,很小的一块,面积甚至站不下一个人,翟诚岳走得太急,没来得及选择自己的墓志铭,所以石碑上也只有他的大名和生卒年,随着花圈被雨打风吹去,线香也熄灭,终究会成为密密麻麻墓碑中最普通的一小格。
  唯一的慰藉是,这里的视野很好,往山下看去,可以将平滑流淌的月城河尽收眼底。
  就是不知如果翟诚岳有知,会如何看这条吞噬了他生命的宽阔大河。
  第4章
  月城市的得名,是由于穿城而过,月牙一样的河。它把月城市分成了南北两块,北面地势平缓,更加繁华,是城市cbd和大部分住宅区的所在。而城南相对逊色,有起伏的山地,尤其青萍区,聚集了养老院,精神病院,殡仪馆和火葬场,阴气森森,只有房价低得宛如一片净土。
  值得一提的是,月城市的大学城也在城南。据说是因为那个著名的恐怖故事:大部分学校都建在坟场上,用学生旺盛的生命力来压制诡异的传说,不管可不可信,反正这就是月城市长盛不衰,让一代又一代孩子晚上睡觉都不敢把脚伸出被子的心理阴影。
  下过几场暴雨后,云层就干涸消失了,太阳蒸干了地面最后一点湿气,蝉鸣声嘶力竭,聒噪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一丝风的痕迹也没有,晴朗的河港像涂上一层油画一样的滤镜,流动的河水从灰蓝色过渡到天空的碧蓝,那场骇人听闻的事故没有给它带来太大的影响,来往的船只依然络绎不绝,汽笛声响成一片。
  申路河在渡口的轮渡之间徘徊,穿过花花绿绿的摩托车,听说他的来意,大部分跑轮渡的都毫不犹豫地给他闭门羹:翟诚岳的死已经引来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到了申路河以真假莫辨的记者身份来的时候,已经把事实重复过太多遍,翻不出什么新意了。
  眼前的铁皮门砰地一声关上,差点砸在申路河的鼻梁上,虽然并没有碰到,但他嘴里已经泛起锈迹斑斑的铁腥味。申路河身上只有一件t恤,还被汗水完全浸湿,码头上连片树荫都没有,热浪炙烤在水泥地,疯了一样往他身上扑,几乎可以把他的脚底都烫熟。
  申路河的体力其实不错,跟着出殡走上十几公里也不是没有的事,可他一个上午被连着拒绝九次,其中有个脾气特别暴躁的轮渡工人还扯着嘶哑的嗓门骂了他两句。这下,申路河心里不免郁结了一团,他提着矿泉水灌了两口,胡乱地在脸上抹了一把,把散乱的发丝都撸了回去,他站在巨大的迷雾前,然而却只能在外围打转,毫无突破口,感觉到一丝难言的疲惫。
  申路河敏锐地知道自己心理的每一个变化,下意识地又一次动了起来,他避免自己闲下来胡思乱想。
  “随便聊聊。来,大哥,抽烟。”
  李东毫不犹豫地摸了一根,上下打量这个陌生的年轻人,申路河长相不算特别漂亮,却也不至于给人压迫感,乍一看,像是邻居家诚恳而友善的儿子,非常容易取得人的信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