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文琦上辈子是个社畜,但是也知道自己头顶的老板是怎么和投资人打交道的,经营公司的老板在创业初期,只要有人投资他就谢天谢地。
可一旦公司成立状况好,走了上坡路,他们或许会对投资人有怨气。
投资人是用钱赚钱,创始人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累的人。
当然员工也觉得老板赚钱更容易,总之一级一级的往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得的还不够。
所以文琦用台阶让自己一级一级往下,他当然知道他可以依然按照最初的模式来分钱走,但是这样分不了几年。
随着时间线逐渐拉长,大家挣得钱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陈立群会不满意,而那个时候就是自己被踢走的时候。
其实不只是这一个项目,他在和哥们儿一起创业做公司的时候,所有的人也都这样约定过。
在大家还没撕破脸之前,各自重新划定满意的分成,这样就行了,或者在合适的时间退出去也行。
文琦投资挣钱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的,根据利润的多少来重新划分。
人性什么的,文琦从来不想去考验。
作为投资人,他投了很多个,能成一两个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真的投了一个很成功的公司,文琦反而要谨慎把握,防止自己在半路上被踢出局。
因为重新划分,所以他现在还能和陈立群是朋友,再过些年文琦就会彻底的从他的饭店当中抽身。
当然这是文琦在对好友和有交情的人,才会这样和睦。
在真的和他非亲非故的人,用纯商业的眼光去投资的情况下,他就不会让步太多。
虽然也有一些人会暗地里有小动作,公司才刚步入正轨,就急着要把所有人踢出来,文琦也不会当做软柿子,他也可以去反手扶别人。
他又不是把所有的身家压在一个项目上,装鸡蛋的篮子多得是,何必非要压在一个人身上。
如果创始人没有自知之明,非要作死,那文琦就让他自取灭亡,在这点上他很果断。
但他还不是最狠的,文中的主角不论是文森特还是任文柏,包括顾庭,在这方面都很强硬。
都说商场如战场,投资场上也是血雨腥风的,不可能有小白兔。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琦做的比自己当初设想的还要好,连文泽也夸赞他有投资眼光。
在国内帮他做投资的人,最终决策还需要文琦拍板。
代理投资人挣的是工资和奖金,但也感叹如果文琦自己在国内,并且时间精力允许的话,估计就用不上他了。
好在文琦没那么喜欢工作,这才有了他的职位。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似乎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有人会把自己在风口上的收获,当做自己的成功经验传出传递别人。
文琦当然也趁着这个热潮捡点钱,但他始终不会过于狂热。
因为他发现这里的经济周期,似乎和自己上辈子的经历的差不多,有很明显的走向。
文琦觉得可能是自己自带的一个buff,一个好的项目是不愁人投资的,要么去的早,在最开始就出现在创始人面前,要么就是和创始人交情好。
文琦不喜欢过多投入人际交情,所以他一般是眼光独到去的早,在别人还没有注意到他就先下手。
很神奇的是,有一部分创始人他们也是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因此在多是长袖善舞的同行面前,他们就显的比较内向木讷。
这类人很喜欢文琦这种不需要太多额外交际的人,只需要汇报工作重点就行了。
在文琦今后的人生中,他一直都在不断的投资,在他所有的投资当中最成功最著名的也就是郑川了。
这也是他对小说主角的信心,郑川并没有辜负他的自信心,真的将事业带到顶峰。
每一轮的投资都有文琦的参与,因此他是最早入局的那一个,和郑川关系又近。
即使到后面越来越多的投资参与进来,文琦还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是自己背后的家世,更是郑川对他的承诺。
文琦认识郑川比较早,知道最初他是什么样的,但是往后他变得越来越多,文琦觉得自己都看不清他了。
郑川中途也踢过投资人,但文琦没有被弄走,连任五都很羡慕文琦,觉得郑川和他关系不一般,自己虽然也投了,但不是第一个。
第105章 脆弱
在文琦三十岁的时候,文泽给他打电话,让他立刻回国,因为父亲生病了。
在文琦的印象中,如果原主的母亲还和原主有几年的亲子时光,那他的爸爸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他的童年。
再往后母亲也和父亲一样,他们总有各种事情要忙,也就更没有人管原主。
但人终究有老的时候,当他们的年龄日益增大身体逐渐衰老,他们的思维也会有变化,这一次就非常明显。
在文琦回国探望的时候,父亲就提议让他回来常住,如果游景明答应也可以让他回来。
反正大学哪里都有,他也可以在大学继续教书。
由于父亲接下来要做手术,就算他自说自话,根本不考虑文琦的想法,文琦也懒得和他争辩,只是敷衍着。
明明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是无所谓。
在知道文琦可能在外面不回来,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似乎儿女亲情什么的都没有那么重要,每个人过好自己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