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卿之性命才是第一位!”
  子婴这话倒不是虚伪的表现自己对宇文虚中的重视,实在是因为这些人才都是千古召唤系统消耗国运值召唤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大才。
  他们的性命比之一时任务的成功或失败而言,要重要的多。
  宇文虚中内心大为震动,他既然是偏向谍探纵横一类的文人,察言观色自然是一等一的本事。
  对子婴所说的真实性,宇文虚中能够感受到这并非子婴的帝王术,而是真正对他的重视。
  他内心感动,正所谓土为知已者死,宇文虚中躬身下拜:“陛下,臣虽死而无憾!”
  子婴把住他的手臂,目光坚定的看着他:“宇文爱卿,朕不希望你死。”
  宇文虚中重重点头。
  交代了宇文虚中要做的事情,但子婴并未立刻让宇文虚中赶赴关东,他命人将关东诸侯的情报资料全部送来,交给宇文虚中。
  关东诸侯关系复杂,宇文虚中想要合纵连横,必须要对这当中的关系了解清楚。
  召唤宇文虚中,布置下针对关东诸侯的后手之后,子婴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关东诸侯上,而是更加注重大秦内部的问题。
  在关中的劳役停止后,再加上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胜利,已经彻底奠定他的威望。
  也因此,他需要对大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按照他对扶苏的规划,原本这些改革该是由扶苏来做,归根究底便是轻徭薄赋,降低百姓压力。
  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极难。
  这涉及到赋税征收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一项项改革。
  原本的大秦赋税主要分为土地租税一类的田租、刍稿,这二者是实物税,前者是人吃的谷物,后者是牲畜吃的饲料。
  然后是人头税一类的口钱和算赋,口钱主要是征收的一定年龄到服役年龄之间的税。
  算赋则是征收服役年龄以后的税,所谓“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
  意思就是说算赋征收由官吏按照人头,持畚箕逐户收敛,每一千钱为一个征收单位,交由官府封存。
  秦朝的“头会箕赋,输于少府”,这项收入属于皇帝的小金库。
  这二者以钱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税,二者主要指代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收对象的工税等。
  到这里还不算完,这些只是税赋,还有徭役。
  按照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规律,大秦徭役也主要分为三项:更卒,正卒,戍卒。
  正所谓“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进入服役期后,先服更卒徭役,再服正卒徭役,接着服戍卒徭役,然后继续服更卒徭役直至达到免役年龄。
  更卒主要就是在本郡县进行的徭役,指在服役年龄期限内的无爵位和爵位在不更以下的人每人每年在郡县服役一个月。主要从事修筑城池、道路、河渠、宫室等工程项目,还有运输物资、饲养马匹、煮盐冶铁及各种杂务等。
  正卒属于正役性质,在京师、内郡服兵役官差,服役期可能是一年,故称“正卒”。
  至于戍卒很好理解,就是戍守边疆的徭役,主要任务是守望边境,抵御入侵,具体任务有烽燧、亭候、邮驿、屯田等。
  但事实上一年之期基本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都要逾期。
  第28章 郦食其的试探,小觑了皇帝陛下
  子婴本就对大秦的税赋了解的十分清楚,如今翻看竹简上种种记载,长叹一声,以目前关中秦民每年的税赋标准,一年下来,大半都要上缴。
  按道理而言这也能保证生存,可曾在赵国艰苦挣扎的始皇帝并不是不了解民间疾苦的人。
  这些上缴的税赋都是明面上律法规定的。
  实际上,官府小吏的贪墨也是一个巨大数字,如果朝廷收取五成,那么小吏就可能要七成,甚至八成。
  子婴深知一个道理,高高在上的皇帝绝不能小看那些底层官吏的胆子。
  那些人用胆大包天来形容一点都不假。
  没有任何东西是他们不敢伸手的!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生存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人心贪婪,绝不是律法就能解决的。
  农为帝国之本,首要要减轻农人的赋税,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商人之税,另外盐铁方面可以不再收税,而是直接由帝国派遣官吏进行经营售卖。
  一方面可防止商人、间谍在盐铁上祸乱帝国;另一方面也可确保盐铁维持在一个合适的价格,让百姓能有盐吃。
  至于徭役方面,为了确保帝国的工程顺利,徭役不可能免除。
  但首要的是严格遵守律法,逾期服役的事情绝不能再出现。
  如此百姓心中有盼头,才不会容易被煽动造反。
  其次关于正卒、戍卒一事,子婴决定进行改革。
  这主要在于诸葛孔明曾经与他说过的军功爵的局限,使得大秦不能养那么多土卒,另一方面也在于人人都要服习戍卒、正卒之役,耽误生产。
  再者当年魏国武卒之强也证明未必需要那么多土卒才能保持战斗力。
  可同样魏武卒要求极高,花费极大。
  如何能在大秦原本的服役与魏武卒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就是子婴要做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