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壮小心翼翼的问道。
  李左车蓦的向他反问:“你觉得我该投降吗?”
  “啊?”
  壮愣了愣,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左车该不该投降,他哪里知道呢。
  他只是一个小兵。
  但思虑许久,壮还是大着胆子道:“应该。”
  李左车看着他,看的壮低下头,他现在想到曾经听说过的苏秦张仪的故事。
  那些人又是怎样说服别人的呢?
  壮不明白,他只是一个小兵而已。
  “为什么?”
  李左车又问道。
  这一下,壮更惊讶了,他连字都不认识,他怎么知道到底该不该投降?
  可李左车既然问了,壮还是大着胆子回答道:“因为秦军一定能打赢!”
  “哦?”
  “你为什么说秦军一定能打赢?”
  李左车紧追不舍的问道。
  壮这时候反倒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
  他想起昨夜诈城失败,他惴惴不安,陈庆之与他说话时的和气,那是与夏说,与过去所见的将军都不相同的。
  “因为大将军很像大人您。”
  壮的回答让李左车沉默下来。
  很像自己。
  这个回答一点都不专业,却足以致命。
  李左车自小得到祖父李牧的教导,尽管时间不长,祖父就被杀了,但祖父的兵书战策他是一直都看的。xլ
  壮简简单单一句话透露出来的内容却足以让李左车心惊肉跳。
  他太清楚这一句很像自己意味着什么了。
  那意味着陈庆之能得人心,人心可用,军心便可用!
  祖父说过,一个能得军心的主将,一定是能战无不胜的,就像昔年的吴起。
  “你去吧,我考虑考虑。”
  李左车让壮退下了。
  壮乖乖离开。
  在壮走后,李左车一时无言,他站在城头上,看着秦军秩序井然的军队,陈庆之是一员名将,这从他的安营扎寨就能看出来。
  自己还要为之抵抗下去吗?
  现在的赵国虽然是赵王歇的赵国,可实际上大权都在成安君手中。
  当然,赵国能够恢复李左车已经很高兴。
  只是,他是否一定要替赵国效忠?
  这个问题连李左车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一时间,李左车陷入纠结。
  在李左车纠结的时候,典韦已经率领大军抵达代县,如陈庆之所料,代县可没有李左车,仅仅只有数百衙役的代县在看到一万七千秦军后,毫不犹豫的开门投降。
  随着代县投降,典韦迅速分兵攻略代郡其他县城,得益于夏说的‘帮助’,代郡早已没有反击之力,于是秦军所到之处,各县城闻风而降。
  陈庆之全取代郡。
  如此,北疆边塞从西到东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九郡之地,四郡落入大秦手中,这也意味着大秦将要应对来自于草原匈奴的压力。
  幸而高阙一战,匈奴大败,损兵折将,一二年内,都无法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第77章 蔚县归降
  壮又来了。
  李左车看着壮,欲言又止。
  壮呈递上陈庆之的信,退到一旁,神态恭敬。
  于他而言,实在不知广武君还在等待什么,典韦将军归来,代郡全部归入大秦,只剩下蔚县这一座孤城。
  且不说广武君还守着这一座孤城有什么意思,只说纵然广武君不降,秦军攻城,这小小的蔚县还能挡住吗?
  壮虽然不是什么大将军,但是也看得出来,以这城墙上临时抽调汇聚的百姓、家丁,是绝挡不住如狼似虎的秦军的。
  李左车很快看完陈庆之的信,心里面没说太多,陈庆之很欣赏李左车的才华,表达对李左车祖父李牧的钦佩之情,最后一次邀请李左车打开城门,归顺大秦。
  希望他们可以一起在北疆边塞抵抗匈奴。
  陈庆之在信中将自己对匈奴的看法细细描述一遍,又说起东胡与匈奴的草原之争,陈庆之判断匈奴一定会胜利。
  一旦匈奴胜利,吞并东胡,那么草原上将会崛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敌人!
  在那个时候,中原诸夏必须一统,否则是绝没有实力对抗匈奴的。
  对陈庆之的判断,李左车十分赞同,他在北疆的时间也不短,很清楚北疆的忧患,如果不能尽快整合诸夏之力,匈奴崛起,诸夏必将遭受凌虐。
  李左车轻叹口气,陈庆之的确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大秦三世皇帝子婴能够让陈庆之这样的将领全心全意为大秦而战,本身就代表着这一位三世皇帝的确是有非凡之才能,不弱于始皇帝的。
  这种情况下,不管他再怎么不愿,也基本确定关东诸侯最后一定会再一次被大秦一统。
  “你先退下吧。”
  李左车挥挥手,让壮退下。
  不多时,蔚县的豪强、三老都已经汇聚而来。
  “见过大人!”
  豪强、三老纷纷向李左车见礼。
  李左车连忙道:“不必如此多礼,诸位联袂而来,可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与我说?”
  守卫蔚县,全部仰仗蔚县豪强与三老,哪怕是李左车,对他们也是极为尊敬。
  三老之一沉声道:“听闻秦将再派使节过来,不知所为何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