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几个壮汉撸起袖子站起来,凳子再次和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米兰达看着他哀嚎远去的背影,挑眉问他:“这家伙靠谱吗?”
“咱们哥谭本地人,该懂的规矩他都懂。”桑迪疲惫地坐到米兰达旁边,沉重地叹气:“该有的都准备好了,给我个准话米兰达,这次总该万无一失了吧?”
米兰达刚想点头,突然想到什么,掏出手机打开好友动态栏——看到菲丽丝今天推文的发布坐标还在纽约后,不太确定地看了看桑迪的表情。
“……应该会吧。”
第171章
哥谭的雨自上而下地冲刷着这座城市。
它是大自然最好的清洁工,将无数污垢从墙壁和过道里冲进下水道。
它也是犯罪分子最好的帮凶,将证据和真相冲进暗无天日的下水道,让这座城市干净地出现在阳光下。
没有多少正常人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专门跑下水道里翻旧账吧?
不过这里是哥谭,愿意翻旧账,或者专门等着翻旧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像雾气一样细密的小雨中,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带着鸭舌帽和口罩,背着一个小提琴琴盒的高挑女人,慢慢从乐器店走出来。
手上举着一把黑色的雨伞。
[今晚在伯恩利区,鲍林会邀请乐团为他的六十五岁生日庆祝,他的女儿是乐团首席,保镖们几乎不会查她们。这是一次超棒的机会——鉴于这老头退休后从来没有在家遭遇过袭击。]
米兰达抬手扯了扯沉重的琴盒,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光滑烫金的请柬,再次确定一遍地址。
鲍林位于伯恩利区的豪宅,确实是面前这座房子。白色罗马风别墅在水雾中显得雾蒙蒙,铁质的栅栏大门上有一丝锈红的痕迹。
雨水淅淅沥沥地淋在栏杆上,混合着锈迹滑下来,滴在水泥地面上。
时间正好。
一群同样穿着黑色连帽衫的女孩背着琴盒从路边的大巴车里跳下来,一边开伞,一边吵吵嚷嚷地簇拥着挤进敞开大门的豪宅花园。
她们手中的黑色雨伞像战场上的盾牌一样撞来撞去,渐落的水花让她们又笑又叫。
米兰达轻而易举地混了进去,跟着一群小提琴手进入别墅,又在她们进行演出训练前,避过忙着打扮宴会厅的佣人,随便找了个空房间藏进去。
这座没住多少人却十分庞大的豪宅,有太多可以藏匿的地方。
主人们很少经过的地方,佣人们打扫就不会上心。一条偏僻的走廊或者杂物间里可以堆放些笤帚和水桶、没有来得及洗的脏衣服,甚至仆人们都会把这些垃圾遗忘在这里,就连窗户旁边的挂毯都可以是脏的,一摸一手灰。
就像光鲜亮丽的哥谭市一样,人们只需要知道办公室里的老板们在挥洒着钞票,模特们在花花公子的宴会上热舞。没人在意隔壁小巷子里斑驳的红色是人血还是颜料,又或者只是一条受伤的狗曾经在那里爬过。
新来的教授不愧是专业人士,上岗后没多久就看出她狙·击前议员的计划具有巨大的漏洞——不确定性。
桑迪家不是什么厉害的帮派组织,平时搞搞造假挣点小钱,得不到什么及时的情报。而鲍林在外面活动安保总是很严密,毕竟是前议员,就算退休了见的人也是些大人物。
她和桑迪只是为了搞死鲍林议员才聚集在一起的小人物,既没有内应,也没有后手。
教授根据现有状况分析,认为米兰达完全不用苦练枪法,她在天赋方面距离专业杀手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从结果上来看,她只需要冲进去,用一架芝加哥打字机就可以弥补大部分差距。
复杂的人物只需要最简单的刺杀方式。
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五十年前黒帮混战的手段依然在这个时期具有重要作用。米兰达能背着琴盒里的芝加哥打字机,成功混进这套豪宅,就证明了这一点。
时代虽然变了,但口径射程和射速都没变。
隔壁的琴房里逐渐响起悠扬的音乐声,是经过改编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在弦乐渐强的铺垫中,小提琴的声音显得孤独又悲凉。
鲍林家的音乐品味还算不错,米兰达仔细听了一会儿,打开琴盒,熟练地往枪口套上消音器,又戴上手套。
附近的仆人们好奇地聚在练习室的门口,一边摸鱼,一边听这群大演奏家的演出。
米兰达拎着琴盒在远处找到一个落单的年轻男仆,借着表演小提琴的名义,轻而易举地从他嘴里打探到鲍林老爷正在书房看报。
怪会享受的。下雨天煮上一壶热茶,放着古典音乐,窝在充满纸香味的书房里读书看报,多是一件美事啊。
去往书房的路上畅通无阻,或许是因为米兰达表现得太镇定了,有几个仆人看见她也没有搭话,就像是上帝都在为她这个杀手开路一样。
轰隆。
窗外响起一阵沉闷的雷声,风裹挟着雨点,噼里啪啦地敲击在窗户上。米兰达边走边估算,这个雷雨天能很好的掩盖住消音器发出的动静。
哥谭总喜欢在人犯罪的时候大开方便之门,这地方邪门极了,它偏心那群罪犯,喜欢看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家庭在一夜间分崩离析,让向往正义的人更快地步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