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怎知会有下雨?”
洛襄轻轻吟道: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棉花云,不久雷雨鸣。”
“是测雨之术。中原所沿用的历法,精妙至极,可正农时,平止水患,春播秋收,皆循其时,年年风调雨顺。”洛襄转头望着她,明光如注,道,“我略知一二,女施主若是有意,我可教你。”
朝露心间一颤。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棉花云,不久雷雨鸣。
同一句话,一模一样,前世那位国师亦教过她的。
……
前世她的汉文师父,大梁国师圣僧空劫掌太常所,携百余太史令编撰了大梁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历法,对天时星象颇有研究。
在宫中曾有一夜,她回宫路上忽遇瓢泼大雨。
她可惜一身新裁的孔雀翠羽裙,沾了水那青蓝的翎毛便不好看了,遂躲入太液池边一处荷塘水榭避雨。
她正百无聊赖地喂着池中锦鲤,一抬眼,远远望见一道玉白身影自荷塘上的九曲长桥走来。
男人身姿高彻,夜色中满身雾蒙蒙的白。身后跟着的一名内侍小跑步,小臂举得老高给他撑着一顶绸伞。
曲桥迤逦,弯弯折折,他的步伐不疾不徐。每迈开一步,僧袍前摆便微微一皱,随风扬起,又垂落下来,覆住一双长腿隐隐的轮廓。
发现水榭中有人,来人脚步一缓,浅浅一躬身行礼。
身旁的侍女一向怕极了这位国师,挤了好几个眼神示意她回礼。
朝露淋了雨,衣衫被雨水打湿黏腻,一身狼狈,想到国师素来不喜她,定是不会给她好眼色。
岂料他只是瞥了一眼内侍,那内侍便识趣地将伞递给了她的侍女。
他宽大的袍袖垂落,吟道:
“为师曾教过女施主: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棉花云,不久雷雨鸣。见此天此云,必有大雨。”
她忆及他确实对她如此相授,只不过被她忘记了,她垂下头去绞着手中锦帕,低声道:
“在我故乡,可不像长安有这般多的雨。”
他与她一道立在荷塘前,凭栏观鱼,问道:
“池鱼思故渊。女施主在长安宫中可过得惯?”
她将最后一把饵都丢入水中。
鱼儿几番争抢,鲜红的鱼尾跃出水面,时不时涌起小浪阵阵,终究翻不出这小小水塘。
她望了池面,叹着气回道:
“四面都是墙,跑不了马,天空也看不到几颗星星,跟故乡好不一样……法师,你可知,在我故乡,无论春夏秋冬,夜晚都可看到好多星星。如今,我远望,不见故乡,也不见亲人,更看不到星星。”
雨声喧嚣,一旁身长玉立的男子静默不语。许久,久到朝露以为他或已不在,却见他从袖中伸出手,指向夜天西北,示予她道:
“北斗星勺柄最末端的那一颗星,叫做‘摇光’。摇光星所照之地,便是你的故乡,乌兹国。今日天雨,不见星月,待天晴之夜,便可观测。”
她的面上终是露出一丝笑意,眺望夜空中被雨幕遮掩的渺渺星芒,回道:
“多谢法师指点。往后我在宫中看到那颗星,就好像能看到故乡一样。”
他微微颔首,面容如常冷漠,冒雨离去。
那一刻,她望着他雨雾中的背影,觉得他好像也不是那么厌恶于她。
……
“滴答——滴答——”
朝露收回了前世的思绪,掀起眼帘,睫毛微颤。
凉丝丝的的水滴坠在她的眉心,再沿着她的面,淌下滑腻的侧颈,透湿了她的薄衫。
她迟缓地伸出手去,接住一滴落在她掌心的雨水。
不愧是佛子,果然料事如神。
雨滴越来越密集,接连不断打在二人身间,浇灭了身边熊熊的火焰,灼热消弭。大火为倾盆大雨所灭,各处仍有烧烬的梁木,屋瓦倾颓,泛着一片濛濛的青灰。
洛襄从满殿残破余烬中站起身来,轻轻从柜中取出一身干净的僧袍,盖在她的身上,而后推门而出。
晨曦的微光自烧焦的雕窗照下。
朝露看到他立在佛殿门前,湿透的玉白袈裟迎风招展,清袖拂动。
他的身后,是数丈之高的金身释迦像,犹如身披万道华光,有大光明之相。
他手捻佛珠,平视远方,一言不发,既如和风细雨,亦是雷霆万钧,动人心魄。
不知为何,佛子的身姿与她记忆里前世那位国师身上的玉白之色渐渐交融,重合在雨幕之中。
不仅朝露怔住,守在佛殿阶下的众人齐齐大震。
为首的邹云和身后的大片守卫目瞪口呆,立在原地,任由手中本来拿来救火的水桶翻滚在地,与漫天雨水混在一处。
“神佛显灵了!佛子开恩啊!”
乌兹人向来迷信。
见大火骤然为暴雨所灭,佛子毫发无伤从佛殿走出,他们既心虚又惊恐,顿时神志慌乱,当场腿脚一软,纷纷放下兵器,不住地朝佛子跪地求饶。
佛子困于火中一时,其声名传遍乌兹王庭。
今夜之后,世人惊闻,佛子大有神通,能受业火而不焚。一夕之间,王庭上下,修佛之人成百上千。
唯独朝露心有隐忧,他声名愈盛,对洛须靡威胁愈大,在王庭中便愈发危险。
***
之后的数日里,正逢乌兹王宴,西域诸国来朝,王庭四处皆是服饰各异的使臣,往来各人甚是庞杂。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