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轰鸣般的转经声中,洪亮如钟的低斥响起,回绕在空旷的塔中:
“身为佛子,明知戒律,竟还敢私自动用西域各佛国的武力,你可知错?”
洛襄面朝正中手结无畏印的未来佛,席地跪坐。他的手脚皆为镣铐所缚,面色如常,声如玉石敲冰,铮铮为鸣:
“佛门由民脂民膏供养,灾年却不赈济救世。乌兹国遍布佛门信众,民生疾苦,入不敷出,却还要捐贡香火。”
“身为佛门弟子,慈悲为怀。我不过是改弦更张,为乌兹另立一位体恤民生的新王。”
莲瓣雕窗照下一束光,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飘浮,光影微动。
忽而飞尘狂舞大震,怒声如雷霆霹雳一般降下:
“你擅离王寺不说,竟口不择言,胆敢诋毁佛门了吗?说,你是被妖女蛊惑,迷了心智!”
诸天神佛,金刚力士,无不怒目圆睁,铿锵逼人。
洛襄面无表情,垂头道:
“弟子不敢欺瞒。我没有通过佛陀的考验,我对她,确实生了男女之情,且此情无法了断。”
“出家人不可妄言,我不能让她蒙受不白之冤。我所动之情,所生之欲,确实与她无关。”
死寂中,传来一声声叹息。
“就算永生幽禁于浮屠塔,也在所不惜,也不想断?”
“佛子何必自毁前程,但凡认错受戒……”
“他妄为不计后果,是平日长老纵他太过!”
一道道杂乱的声音混入耳际,洛襄沉心定气:
“弟子虽犯戒律,但誓死不悔,甘愿幽禁于浮屠塔,自背因果。”
他高大的身形在诸天神佛前显得有几分渺小,深刻勾勒的轮廓,映在满堂华彩之中,气度迫人。他的声音端正持严,引得经幢声大震,轰鸣四野。
众僧再难辩驳,或愤然或惋惜,纷纷摇头离去。
待人潮终于散去,大门闭阖,塔内幽暗,有如洞窟。
洛襄跏趺而坐,闭目入定,手脚镣铐沉沉一动,声响清脆。
他的身后传来一阵清浅的脚步声,细若落叶拂地,微如鸣蝉失音。
洛襄开口道:
“你借佛门之命,引我入高昌,所求终不得圆满。莫要再枉生执念,早日放下屠刀,方得自在。”
“佛子天资过人,这都瞒不了你。”那人笑了一声,漫不经心地说道,“我方才都听到了,长老面前,佛子护人护得可真是紧呢。我来猜一猜,佛子莫不是怕重复你师兄空法的旧路,寻遍世间两全之法,最后却见伊人惨死,无可挽回?”
洛襄未睁双眼,敛袖在怀,淡淡道:
“她成了乌兹的王,一国之主,无人再可随意伤她。即便是佛门,都不能对她动手。”
脚步声环绕一周,雪色织金的裙裾绣有一株文殊兰,花叶拂过摊开在地的玉白袍角。
“这便是你不惜动兵,违背戒律,也要将她捧上王位的缘由?你以为这样就能护住她?”
陌生的檀香缓缓靠近,那女声嗤笑道:
“可如若是她自己要来送死呢?”
“其实,她根本不是洛朝露。我知道她的身世秘密,佛子想不想听?”
作者有话要说:
朝露的身世秘密和洛襄的身世秘密是相互交织的,是一段大剧情
过了这个高昌副本就是还俗啦,谢谢大家一路陪伴!
第63章
自洛襄走后,洛朝露时常梦见他。
大多数的梦皆是光怪陆离,毫无逻辑可言。
比如有的梦里,洛襄声色严厉,隔着一道绢丝屏风,一笔一划教她写汉字;其余梦里,他时常浓眉蹙起,目露失望,摇头叹息她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朝露会从梦中惊醒,披衣起身,翻看没阅完的章子,确保没有纰漏,之后便难以入睡。夜半独步漫步王宫,不知不觉地走去佛殿,点起一盏长明灯,在那座一视同仁的佛像前默默祝祷,向佛祖虔诚祈问他的归期。
凭借着茶马交易得来的精良马种,乌兹王军的骑兵阵锐气无双,所向披靡。这数月来,邹云领着骑兵,依次收复了周边一些小国,壮大势力,威名远播。
今日,天方蒙蒙亮,朝露不敢懈怠,换上一身侍卫服饰,头戴面纱,和邹云等亲卫一道去乌兹王庭外的农庄视察。
正值酷暑,日头毒辣,地上焦黄一片,多成旱地,新种下的禾黍麦苗枯萎了一大片。
朝露示意亲卫勒马,不要让马蹄踩踏农田。她下了马,和众人一道徒步走在田埂上。
她按照洛襄临去前交待的,将他带来数百座金身佛像放入大炉,熔作了铜钱和金叶子,用以赈济灾民,兴修水利。
朝露弯腰捞起一片枯叶,面露心疼,转身问邹云道:
“井渠建得如何了?”
每逢夏日,地上河尽数干涸,无水灌溉农田,极易造成饥荒。沙地渗水迅速,天山融雪和雨水汇集在地下,无法汲取。
朝露月前就命亲兵自山坳处开挖一道道暗渠,凿井之后,汇集地下的冰川融水和雨水,井下水流相通,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将低下积水引自地面,用以浇灌旱地和用以民生。
“王,看那边。”邹云朝她身后一指,笑道,“已修至山麓,那一片的农家已尽数用上了井中水源,产下的粮食除了自足,还有剩余可销往各地。”
朝露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峦脚下,一个个井渠露在地面的坑口连绵十余里,如盘龙般自山麓蜿蜒而下。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