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殿下既然忌惮这个和尚,何不将趁他在城外就除之后快,待入了高昌王城,便不好动手了……”
  李曜皱了皱眉。烛火下,英挺的眉弓微微耸动,面容被阴影笼罩,黑沉沉一片。
  “杀了他?”他轻嗤一声,挑眉笑道,“杀了他,然后好让她恨我一辈子?”
  前世,他不过追杀她的三哥,她便连寝殿的门都不让他踏进,拒绝承宠,拒绝相见。
  而她为了这个佛子,连命都可以不要。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若是他真杀了这个她爱慕了两世的男人,怕是从此就永远失去了她。
  李曜挑灯看剑,漫不经心地用剑尖挑动着烛火,来回把玩。
  小簇火光映在他漆黑的眸底,微弱地跳动。
  “我就要让他成为佛子,让他和她都爱而不得,要他与她永无可能。”
  “唯有如此,她才会死心塌地跟着我。”
  烛火微茫。被刀锋一捻,暗了下去,倏然湮灭。
  ***
  接下来几日,梁军如约入局。北匈骑兵来去无踪,在高昌王城四面盘桓,只做佯攻,且战且退,不欲与梁军正面冲突,似是有所预谋。
  李曜与诸将在中军帐沙盘点兵,帐外传来小兵通禀。
  得到允准后,小兵进入帐内,递上一份绢帛,道:
  “高昌来使,国师于安置城外流民入城,请殿下率兵护卫城门,以防北匈军突袭。”
  李曜目光落在沙盘上,头也不抬,只皱了皱眉道:
  “救那些流民有何用?”
  “流民毫无战力,与此战毫无裨益。我何必要浪费兵力在废物身上。”
  小兵得令,应声告退。
  李曜的回复很快送入高昌王城中。
  “我们殿下有令,请高昌军不可开城门放入流民。北匈军就在城外十里处徘徊,一旦开了城门,流民堵住城门,先锋骑兵就会冲入城中。”
  传信的小兵将口谕传达至高昌王宫内,抬首看了一眼高昌王军簇拥在中间的一人。
  那人身如玉山,容色冷峻,满面的黑疤令他心下一惊,禀告的声线都不由颤了颤:
  “殿、殿下请国师顾全大局,勿,勿要因小失大……”
  他传完口谕,擦把汗,默默退了下去。
  洛襄静静听完,清俊的面容难掩赶回高昌王城,连夜指挥守城的倦色。他眉头微蹙,望向远处城楼的方向。
  鼓声大作,硝烟四起。
  “国师!”
  一名甲兵奔来,朝他拱手,禀道:
  “城门外又有一批的流民围上来,堵塞在城墙处,不断聚集,越来越密。”
  若以兵法谋略定之,梁人此言不差。
  城门乃是守城之关键。如果此时开了城门,流民纷涌而入,北匈军若是趁此机会进攻,城门必将失守,关口一开,接下来整座王城便难以为继,前功尽弃。
  这些流民,没准就是北匈军诱使高昌大开城门的诡计。
  洛襄负手而立,一言不发。
  他想起回王城前在城墙外看到的景象。
  潮水般的流民一波接着一波纷涌而至,老弱妇孺,男女老少,皆是衣衫褴褛,风尘仆仆,面黄肌瘦,隐隐可闻几声婴孩啼哭。
  并非军队伪装,是真的流民,是无辜百姓,是战火下的牺牲品。
  一旦十里外的北匈骑兵袭来,这些流民就会在铁蹄之下被碾作齑粉,血流成河。
  梁军已打算作壁上观,不会相帮。难道真的要所谓“顾全大局”,任由这些无辜之人死在城下?
  洛襄沉心定气,他的目光转向城内林立的佛塔。
  遥遥望见一大片佛门信徒在高昌大寺前伏地叩拜,祈求神佛显灵,战乱平息。无休无止的诵经梵唱,在烽火中弥漫开去,凄迷如烟。
  他悠远的目光最后落在身边那座浮屠塔上。塔顶高耸入云,直达天际,而诸天神佛却从未回应世人的祈祷。
  “国师!北匈骑兵已在五里外,逼近城门!”
  耳边,已经隐隐可以听到北匈骑兵的马蹄声,那些可以看到那新淬了火的铁蹄喷着热焰,有如地狱之火,即将焚烧一切。
  洛襄从远处收回目光。
  已来不及掩人耳目了。
  西域之中,唯有一人,只身可抵千军万马。
  他就是唯一那一人。
  正如那日李曜所说,他在天下人面前,何曾有过退路?
  大厦将倾之时,他从来没有退路。
  洛襄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目中明光如电。他令道:
  “开城门。”
  “可是北匈……”周围的高昌王军大惊失色。
  洛襄不语,只淡淡瞥过去。
  一眼震慑,竟无人再敢言一句。
  洛襄再未迟疑,朝浮屠塔大步走去。
  白玉阶前,守塔的武僧看到擅入的他,警惕地提起戒刀棍棒,转瞬间一个个却睁大了双眼,呆立不动。
  一阵切切嘈嘈的声响,他们放下手中的刀棒,本是直立的身形如浪潮低伏下来,跪倒在地叩拜。
  只因,洛襄掠过他们之时,修长如玉的手指覆在面上,已缓缓撕开了巨大的黑疤。
  朗朗日光所照,霜雪的面容,清湛的目色,一股凛然之气如苍穹浩云一般笼下。
  黑疤轻轻飘落在地。无法示人的杀戮和守护一道暴露在白日青天之下。
  在众人惊涛骇浪般的目光中,洛襄平静地步入浮屠塔内。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