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洛襄移开目光。
  他的面上无甚表情,掌上垫着一片袖口,隔着衣料握着她的腕,为她擦拭伤口,没有直接触碰她的肌肤。
  他特地多倒了一些伤药,浓重的药气掩盖了她身上散发的清香,令他方才恍惚的神志逐渐清明。
  朝露将她在北匈营地的经历一一告之,说起洛枭的伤病,还有誓要拿下高昌的决心。
  “怎么办,三哥不肯放弃攻城,他誓要为北匈单于夺下高昌……”
  “你不该回来。”他垂首,没有看她,淡淡道,“北匈日夜攻城,高昌太危险。你三哥那里安全,他会护着你。”
  即便没有与她对视,他的心底依旧惊涛涌动。
  她伪装流民入城的诡计,是一场拿命作注的豪赌,才来到他面前。
  他听到自己发问:
  “为什么还要回来?”
  朝露微微一怔。
  眼见他这一身佛子的装束,她心底就不由有几分发怵。可她还是鼓足了勇气,双眸湛湛有神,开始一一细数道:
  “高昌国的金身佛像,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于阗国的无瑕玉石,疏勒国的红宝石榴……你曾问过我的那件事……”
  自从知道断魂酒一事后,这些时日支撑她走下去的唯一的祈愿。
  “洛襄,”她轻轻唤他的俗名,抬眸望着她,泪眼含笑,“昔日之约,我没有忘。”
  小女儿家的心思溢满胸怀,她心中既是雀跃又有几分羞赧。满腔柔情出口,只化作一句:
  “你教过我的,君子一诺,驷马难追。我今日允诺了,你也不可食言。”
  眼见洛襄忽然停下了为她擦药的动作,一双黑眸深深望着她,朝露垂下了头,面靥微微泛起了潮红。
  她错开他的目光,轻咳一声,道:
  “再说了,我回到高昌,我三哥总会顾忌我在城中,不会下狠手进攻。少一点伤亡总是好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想留在高昌,我不想它任由北匈人屠戮。我对高昌,总有一种没有由来的特殊情感。”
  腕上的力道忽然加大,朝露痛出了声:
  “疼……”
  正出神的洛襄遽然松开,握着她手腕的手指僵硬神情笨拙又艰涩。朝露看在眼里,想笑又不敢。
  “别怕。”他垂着头,声音有几分闷,“我不会让高昌失守。”
  望着洛襄蹙起的浓眉,心事重重的模样,朝露担心地道:
  “今日你又以佛子之身抵抗了北匈军,是不是又犯戒了?佛门又会罚你吗?”
  洛襄望了她一眼,复又垂眸,淡淡道:
  “我所犯戒律,不止这一条。”
  朝露一愣,皱眉想了想,而后胸有成竹地道:
  “无妨,我以乌兹王的身份,为佛门多修几樽金像供奉,当作赎罪就好了。等你正式受封成了佛子之后,我要为你不仅在乌兹,还要在整个西域大修佛像,广译佛经,再将你的译经传到汉地去……”
  “唉,是不是要等你出了浮屠塔的禁闭?”
  洛襄始终沉默,缓缓起身,宽大的袍袖垂落,背身而立。
  他静立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多了一分低沉:
  “我不会再回浮屠塔。”
  朝露抬眸,不解地望着他的背影。
  洛襄慢慢地转过身来,凝视着她,凛然而执着的眸光,像是霜雪初化,清冷之中带着一丝温柔:
  “我已决意,不会再做佛子。”
  “五戒尽破,自当逐出佛门。”
  他声色平静,轻浅的一字一句,落在朝露耳中,无异于一声一声的惊雷,砸在她的心头。
  第81章
  官驿外,高昌王军在巡逻守卫,人影晃动,时不时还传来流民奔来走去的响动,人语声,马嘶声,嘈杂无序。
  朝露心头乱作一团,再也顾不得腿上有伤,猛地站立起来,凝视着他的背影,颤声道:
  “襄哥哥,你在说什么?什么戒律尽破?”
  洛襄没有看她,清越的声音缓缓传来:
  “擅自以佛像铸造兵器,破盗戒。”
  “以国师身份伪装示人,破妄戒。”
  “统领军队行杀伐之事,破杀戒。”
  “我国师的身份已然暴露,必将有一场血雨腥风。但,我不后悔。”
  他垂首,低眸时的一抹温柔动了她的心。
  “之前你说,重回乌兹,才知民生疾苦,来到高昌,才见战火凋敝。其实,我与你一样……”洛襄闭了闭眼,道,“从前,前半生闭塞于佛塔之中,皓首穷经,苦习佛法,自以为佛法能渡己渡人。今日亲历,在世间走一遭,方知不过枉然。”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若一生只是困居佛塔,高坐神坛,即便终成神佛,求得大道,光耀佛门,又有何意义?”
  朝露对上他的视线,只见他也在定定望着自己,声音严肃,苍劲有力却又独有一份水一般的柔和:
  “我想止战,想让流民有家可归,良田又能复耕,想要以一己之力,让天下再无战乱冻馁之苦。纵使他日盛名不再,无声无息地死去,也可说一句此生尽力,从无后悔。”
  亦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也。
  朝露呆立在原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两世,他都在教自己不做妖女,不是傀儡,让她有力自保,想她可以依照自己心意而活。
  可他自己又何曾真正地亲手选择如何去活?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