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卖货郎屏息凝神,六神无主,正欲挑起货担离开,却闻身后传来一声问:
  “绳结,是夫妻永结同心之意?”
  他的声音轻浅如风,却很低沉,像是闷闷的雷声,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意。
  卖货郎一吓,停下了整理货担的动作,万分不解之下,还是硬着头皮解释道:
  “在我们汉地,两情相悦的男女会互赠绳结,求得今后结发为夫妻,一生一世永结同心……”
  他小心翼翼地选择措辞,只说习俗,不言其他,这总不算冒犯佛子了吧。
  语罢,卖货郎微微抬眸。
  佛子威仪,恍若神祇,甚少有人敢这般直视于他。
  可在这一刻,万千人潮之中,来自遥远汉地的卖货郎第一回 仰望眼前的佛子,竟见他冷若冰霜又俊美无俦的面容,似是出现了一丝凡人才有的笑意。
  那笑意极淡,像是阵风吹过就会消散。其中蕴着诸般复杂的情感,像是惊愕,又似了然,还有一分隐隐的沉痛。
  人潮万里,洛襄孤身一人,怔在原地。
  周遭的梵唱与乐声都变得模糊起来。卖货郎的每一字每一句分外清晰,像是一道一道的惊雷,砸在他的心头。
  洛襄闭了闭眼。
  万丈日光下,她在佛前,攥着绳结虔诚祈愿的身影,被他发现时受惊的面色,湿红的眼角。那一夜强敌环伺,她离去前将绳结握紧在他掌中郑重的神容,颤抖的双手,羞赧的笑意……所有的画面交织,一一浮现在他眼前。
  他早该想到,那根本不是平安结。
  是她因为他的身份而始终无法开口的心意。一直默默藏在赠予他的绳结之中。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她想做他的妻子。
  洛襄心口生出一股钝痛,攥紧了一直握在手中的绳结,想起方才游街之时,看到的一支迎亲队伍。
  一双新人坐在红绸乘舆之中,华丽奢靡。两侧皆有列队护卫,威风凛凛。
  亲队与他的莲座擦肩而过,一刹那,人潮汹涌,他好像看到她了。
  那双泪眼只一掠而过,却深深铭刻在他的心头。
  再回望,人潮如旧,却毫无踪迹。
  或许又是他心魔丛生的幻觉。
  他想见她。
  ……
  绕城一周后,佛驾回到王宫里的浮屠塔。
  洛襄脚步顿住,回身往藏经阁,翻找出了她在寺中认罪后,被罚抄写下的那卷佛经。
  檀木锦盒中,百余张藏经纸明光闪耀,开卷生香。他从盒中抽出一张,展开来一看,瞳仁收缩,心魂一震。
  上面写的不是经文,而是一句“亦吾心之所善兮,虽百死尤未悔也”。
  洛襄指尖颤抖,翻开其中另一张,再一张,又一张,直到最后将整个锦盒中的藏经纸全全倒出来,洒落在面前查看。
  佛经百卷,经文千句,偈语万字。一一飘落在地。
  每一张上,没有成段的佛经,只是重复着那一句话。
  赎罪的佛经她一字未写,而是将这一句抄了千千万万遍:
  “亦吾心之所善兮,虽百死尤未悔也。”
  从无后悔,更不认罪。
  每一句,都是她肆意的情丝,滔天的爱意。
  他仿佛看到,无尽的暗夜里,昏黄的烛火下,她小小的身子伏在庄严肃穆的佛前,发颤的手一笔一划写下这一句无声的辩白。
  字字坚定,不屈不挠,百折不回。
  下一瞬,洛襄高大的身躯无力地落在地上,以一个跪倒的姿势,拾起了最后角落里的那一张藏经纸。
  明黄的边缘,有一道极淡的红痕,像是滴落的血渍,又被悄悄抹去。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藏经纸折起,放入胸口贴心的位置,大步离去。
  佛堂内,诸位长老大惊失色:
  “什么,你要暂缓受封仪式?!”
  洛襄手持佛珠,一下一下转动,道:
  “她下落不明,生死难料,我心下难安。”
  他这一日派出去一队又一队的王军,都只得到一个相同的答案。
  她和洛枭根本没有回到乌兹。他的心中越来越不祥,再也无法平静。
  长老们本是心虚,此时唯唯诺诺,面面相觑,竟无人再说一句。
  “洛襄,你有胆给我出来!”
  一句怒吼石破天惊。
  是洛枭,带着几句熟悉的怒骂,正气喘吁吁地冲入暗室。
  他是拼了命在硬闯,守在外面的武僧拦他不下。
  只见洛枭一身玄衣被划出了好几道血口子,形容狼狈,眼眸却锋利无比,一瘸一拐地行至他面前。
  “大梁杂碎竟敢把老子关起来!我略施小计,逃了出来。”
  “你快带兵,随我去救她!她要嫁给那大梁杂碎!”
  第88章
  浮屠塔内,经幡狂涌。
  经幡上的锦绣,簇新鲜明,是日夜赶制出来的,一针一线怀着最是诚挚的祈愿,不见一丝暗色,圣洁出尘,光耀佛堂。
  净空法师上前一步,神情凝重,道:
  “空劫,你可知你在做什么?”
  长老们拄着禅杖,重重砸在青石地砖,痛心疾首道:
  “外面有千万人等着你受封佛子,你是要弃佛门于不顾,弃你的信徒于不顾吗?”
  佛龛上,诸天神佛,天龙八部众,横眉怒视,威仪迫人。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