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你还是不知道,前世在雷音寺,朝露她究竟是为何而死吗?”
  洛襄抬起脸,一直镇定沉静的面容渐渐变了色。
  作者有话要说:
  露露子和阿襄各自搞事业,下章就见面啦,完结撒花!
  【注释】
  “日月长相望,宛转不离心。见君行坐处,犹似火烧身。”引自《敦煌遗书》
  西域联军的设定参考安史之乱史料,回鹘等异族联军帮助大唐平叛,获得不少好处,不限于金银丝帛缯器。所以文中西域诸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第93章
  前世。雷音寺。
  无边无垠的夜色,沉沉地压在佛殿正脊的一双异兽鸱吻之上。赤色兽犄埋着皑皑的雪絮被风吹去,露出越来越深的血红。
  山门前,天子亲卫在覆满白雪的血阶前,跪了一路,遥遥望着远处萤火般的微芒。
  那是佛殿里燃起的烛火。一缕昏黄的火光从半掩的破窗里透出来,如一片瀚海中的孤舟一般,摇摇欲坠,明明灭灭。
  在塞外微腥的风里,那星火到底是越来越暗了。
  北地的长风将将士们蹙金暗纹的大氅吹得烈烈飒飒。
  太快了,谁都不知道方才发生了什么了。
  只听到一声箭矢的破空声,上一刻还盛气凌人的姝妃娘娘便倒在了阶前,胸口中箭,大片的血迹漫开。
  方才满面怒容的皇帝如梦初醒,飞奔过去,一双指挥千军万马的手颤抖不已,声嘶力竭地怒吼着“医官,医官呢!”
  佛殿的大门也在那时开了。
  国师从里头出来,玉白的袈裟比漫天雪色更凄白,俊朗的面色比诸天夜色更沉黑,一双幽深的眼眸映着雪地的血,仿佛再无其余万物能融入他的眼。
  时间仿佛静止了,唯有大雪还在簌簌而下。
  他不顾众人的目光,当着皇帝的面,将一身绝美红衣的姝妃横抱起来,从山门走入佛殿。
  年轻的帝王身影墨黑,带起一阵风。他一步一步穿过已跪伏一片的亲卫,手中宝剑锋刃抵地,在赤迹斑斑的雪地里划出一道长长的血痕。
  佛殿的大门轰然关闭,隔绝了外头凛冽的风。
  风动,经幡动。静止不动的佛陀无言地俯视着底下绝望的众生,大慈大悲之相,在晃动的烛火中明灭不定。
  李曜一身戎装箭袖,望着男人立在佛前的背影,缓缓抬起手中之剑,逼近,抵他的颈侧。
  “你怎么敢?”
  声音是力竭后的低沉,又似火烧喉的沙哑。
  “你怎么敢!”
  李曜立在原地,大吼一声。
  他微微发颤的回音在偌大的殿前荡开。烛火晦昧的红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面廓上,将他一双遍布血丝的眸照得猩红如灼烧。
  他已数夜不曾合眼。
  自洛朝露在宫里无故失踪,他封锁消息,已派了精锐在长安百里内掘地三尺。直到收到她的亲笔信,自言她蛊惑了出征西域的国师带她出逃,在玉门前的雷音寺等着他来接她。
  他以为,她还是想要回到他身边。
  李曜连日赶路,昼夜不歇,自长安至敦煌,一连跑死了十余匹骏马,终于来到了雷音寺。
  他亲眼看见漆黑的佛殿里烛火燃起,胭脂色的衣衫滑落,飘散,透过薄薄的窗纸,映出她与他交缠的身影。
  她挑逗他的娇嗔,肆意的笑声和低吟,声声入耳,声声如刀,剜在心头。
  他为了颜面,在外头静静候着。待她最终走出了佛殿,直视着乌泱泱的甲兵,却道:
  “国师持戒甚严,是本宫以色相诱之,以人命胁之,逼迫他送我出长安。叛逃一事,万千罪责,皆在我一人。”
  李曜这才读懂了她那封亲笔信的含义。
  她并非心生懊悔,在求他带他回宫。而是要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护下那个带她出逃的男人。
  谁能想到,向来在宫里为求生路不择手段的姝妃,生死关头,竟会舍己身,保一人。
  可惜啊,眼前的男人并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
  李曜唇角抽动,低笑一声,是嘲讽,亦是自嘲。
  他的忠心臣子、得力干将,为了他的女人甘愿自寻死路。而他的女人,为了一个臣子连她和他的颜面、连自己的生死大事都弃若敝屣。
  李曜缓缓转动刀柄,寒光映出男人白玉般的面庞,朗星般的双眸。
  “朕竟不知,你对她动了心思。”
  他皱着眉,压低了声,如冰下流淌的泉流般微微滞涩:
  “你助朕良多,宫里的女人本可任你挑选,就算是皇后,朕也赐得,但,唯独她不行……你可知她是谁?你怎么敢!”
  尾音未落,长剑的白刃猛地一震,流光掠过,男人玉白的襟口落下点滴丝血,如红梅绽绽。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
  可最此生最怕之事已然发生,他便再无可惧。
  下一瞬,颈侧的刀口已被男人徒手握住,腕骨上的青筋一道道凸起如重峦。
  血流在指间坠下,落在雪白的袍袖,落在清灰的地面,迤逦一地凄艳。
  洛襄视若无睹,开口道:
  “这些年,陛下命我在西域四处寻找吴王遗孤,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无人知晓,吴王遗孤,其实早就被你养在深宫,成了你的妃子。”
  李曜微微一怔,脸色越来越阴沉,促狭的目光冷厉无比: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