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待最后北疆战事告急,真的再也留不住的时候,他带亲兵截了一支进贡皇帝的西夷使臣,夺下了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那一夜,明珠辉光照出她熠熠的眸,在摄他的魂。
  她缠上来的时候,他想过不顾一切带她走。天涯海角,碧落黄泉,总有二人容身之处。
  那一刻,他想,自己大概是疯了。
  北疆蛮夷大军压境,万民生死握于他手,万千将士待他号令。他要先平北疆,踏破蛮夷,壮大势力,以战养战,再举兵南下,报昔年灭族之仇。
  儿女情长,于他而言,不过稍纵即逝的萤火,照不亮他这一世的无间地狱。
  他虽半世为僧,从不信神佛,满身血腥,却甘愿每犯一次戒,去受一次刑。只因她承了他的命格,他想她少为他受一份业障。
  在永宁寺隐姓埋名的无数个日夜里,他手抄经书千千万万卷,在佛前祈愿千千万万遍,盼她光明永驻,盼她圆满自在。
  ……
  李襄入京那一日,朝露被天子亲卫从永宁寺带离,接入皇宫之中,关入一处重兵把守的偏殿。
  此前,京中盛传已久,永宁寺中,藏着一位容色倾城的永宁公主。
  蛮夷闻之,请旨结姻,献城十座,永不来犯。
  皇帝忍痛割爱,下嫁公主,与之议和。
  此为一石二鸟之计,蛮夷止战,皇帝便可顺理成章地收走北地兵权。
  出宫修行十年,无人问津的公主,一朝成为天下无双的绝色。
  谣传从何来处,不言而喻。
  朝露被困宫中。模糊的视线里,满殿的宫灯比之寺中的长明灯更为辉煌,却亮得刺目锥心。
  殿内,尖利的锐器被宫人收走,生怕她会如她母亲,那位先太子妃一般自戕而绝。
  她的袖中紧紧攥着那颗夜明珠,看到一重又一重的人影向她围过来。
  皇后和众命妇将她堵在偏殿里,朝服迤逦,金钗堕地,一个个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劝她出嫁,却不料她听闻是要去北地和亲,没有再挣扎,顺从应下。
  她记挂着他尚在北地。若能以她止战,他就能平安归来。
  只可惜,她不能在永宁寺等他,来年不能再去看一回萤虫了。
  ……
  天如泼墨,雨落纷纷。
  她出嫁的金銮马车缓缓驶出了宫门,雷雨阵阵,盖住了禁军相斗的兵戟声。
  直到车轮“轱辘”一声止住,马车被截停,銮铃声大作。
  宫灯尽数湮灭,一寸光都没有,她什么都看不见。
  她犹疑地伸入袖中,取出一直藏着夜明珠,一阵疾风在此时撩开了车前的帷幕。
  大雨泼了进来。夜明珠的光被雨水搅碎,像是风雨中的一盏残灯,明灭难测。
  幽芒里,一道猩红的轮廓在光里显现,熟悉又陌生。
  浓重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朝露闻到一丝熟悉的旃檀香息,太过清淡,如梦似幻。
  她不敢置信,生怕是自己疯魔了的臆想,却又忍不住朝他抬起了手。
  如那时一般,发颤的指尖先是一触,又收拢,再上前一一描摹来人的轮廓,像是什么绝世珍宝,又像是梦幻泡影,一碰就会消散。
  自浓烈的眉宇,至深邃的眼窝,经由英挺的鼻梁,还有薄韧的唇瓣。
  最后抚至下颔,手已颤抖得无法停留,被来人一把握住,覆上了他满是血的面庞。她的眼泪大滴大滴地坠落,冲散了他面上斑斑血迹。
  朝露喃喃,唤他的名:
  “襄哥哥……”
  “我在。我已平了蛮夷,你不必嫁了。”李襄将她抱出了鸾车,挥刀砍断了和亲队伍的军旗。惊恐万分的兵马流窜散去,溃不成军。
  他抱着她上马,指着天际处冲天火光,浓烟滚滚,柔声道:
  “永宁寺已烧毁。你不用困在那里。”
  朝露抱住了他,摊开手,指间覆满了温热的黏稠:
  “襄哥哥,好多血……”
  “不怕。我带你,去看萤虫。”李襄咽下喉头滚动的腥血,俯首,轻轻吻了吻她的面靥。
  朝露睁开眼,顺着他手臂的轮廓所指的方向,放眼望去。
  数以万计的夜明珠悬于连绵的宫墙之间,颗颗饱满,灼灼生光。
  夜穹灿然,亮如白昼,恍若佛国不夜天。
  他面上的一滴血落在她的眼睫,她灰蒙蒙的视线平生都一次出现了一抹赤色。
  男人的身影分明掩住了夜明珠的光辉,可周遭的光却越来越明亮,明亮得几近刺眼。
  在焚烧一切的火光里,她铭刻心头的轮廓在眼底慢慢地,慢慢地清晰起来。深不见底的黑暗里,那束温柔而曜目的光穿云破雾而来。
  视线里灼灼的光芒,像是一支画笔,将她描摹了千万遍的容貌展露在她面前。
  她终于看到了他。
  那双日思夜想的眼浸满血色,朝她噙着无限温柔的笑意,也在深深地凝望着她。
  他是光明,无量的光明。
  光明里,失明的少女此生第一回 ,看清了她心念一生一世的情郎。
  记住了,就算到了下一世,也不要忘了。
  业火无尽,烧至天明。
  ***
  史书载:
  永宁寺,闻名于帝之养女永宁公主,作“其宁惟永”之意。
  寺中浮屠塔九层,丈高九十,上有金刹,饰以幡柱,光照千云,华美绝伦,冠于当世。四面金铃,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响彻天外。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