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圣人的亲口宣出的这道怪异的圣旨,自是比蛮人攻破边关直入京城更让人震惊。
  在坐的人都知道,他们能安安稳稳的南下过了淮水河,都是护国公带着家中儿郎拼死争取了一个月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据说当蛮人杀入京城的时候,在北城门遇到了几乎疯狂的抵抗。而那抵抗之人,就是护国公府里的女眷。
  女子不让须眉,不得不说当时听到这些消息的人,无论忠臣还是奸妄全都沉默不语。
  民间也是极为震撼,更有江南文人把花蕊夫人恭维太祖的诗句,酒后发狂高歌易安居士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让这些留守在南边的武将出门都要矮三分。
  可“赵”是国姓,这赵倾是明王的独女,皇室贵女,再如何也是一个郡主之尊。
  而如今,竟被圣人几句话变’赵‘为’张‘。
  到底是何意呢?是为了宽慰护国公还是平息民愤民怨呢?这些人不过片刻脑子里已经转了几个弯了。
  明王眉头紧锁,凌厉的丹凤眼里闪过一丝疑惑,自己的皇兄他自是了解的。
  不可能是因为这些钱财而做出这种有违宗室的决定的,自己这个女儿递给皇兄的血书,到底写的什么?
  张倾当即跪下磕头,半点没有含糊。
  不过半个时辰后,当初因为仓促南迁,已经凋零的差不多的皇室宗亲,象征性的拿出皇家玉蝶,在上面上划掉了赵倾的名字。
  张倾见事情都办妥之后,片刻不想停留。
  “既如此,臣女告退!”
  “站住!”明王出声道。
  张倾转身,皱眉看着这个男人。
  “既你已不是我明王府人,望你以后小心谨慎,切莫再用王府名头行事儿。”明王面无表情。
  张倾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
  “明王怕是不知这若大的明王府离了我母亲嫁妆,不过是个空壳子了吧,少的的那些字画和零碎东西,明王若是用的心安理得,就当你我父女一场,我提前尽孝了。”
  圣人身边的那小侍卫实在没忍住,“噗呲”先笑了一声。
  让本来压抑严肃的气氛变得有些奇怪。
  下面的人已经麻木了,这都是什么惊天秘闻,堂堂明王府竟然用的是王妃的嫁妆才能维持。
  明王面色顿时阴沉无比,扭头看向缩在一旁,苦着脸的管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管家心中也是郁闷的很,王爷成日里不关心用度进项这些俗物,花钱又极为大手大脚。为了在军中站稳脚,大半的家财都填补了进去。
  前日,他实在没办法了,就打起了王妃的嫁妆,正在清理呢,那董家小姐就蹦蹦跳跳的进来了。
  然后就东挑西选了一大堆玉石翡翠,他本想拒绝,可一想到刚被发卖的姨娘,也就只是同王爷报备了一声。
  果然,王爷不光没生气,反而不耐烦道:
  “这个家以后都是她的,喜欢什么就让她随便挑选就成。以后这种事情不必禀报于我。”
  他一个奴仆能说什么呢?
  张倾再次准备离开的时候,旁边的赵礽双眼可怜巴巴的看着她。
  若是以往的赵倾,定然会小心翼翼的问长问短。
  可惜现在的张倾,连个余光都没有给他。
  余下田地庄子的地契,张倾撕下自己衣服的破布,随意一裹,洒然的转身离去。
  “小姑娘请等一等!”这次是一个年纪颇为苍老的声音。
  张倾心中已经有些不耐了,她本就无心这些琐碎的事儿。
  她要嫁妆的目的,不过是想告诉世人,她的娘亲,张家幺女没有辱没护国公张家人的铁骨铮铮。
  自己也要按着原主的执念,不掺和明王府里的一切事宜,活出张家人的脊梁骨。
  “这些东西之前不知是你娘亲的嫁妆,我家孙女儿顽劣,就喜欢一些玉啊石啊之类,实在是抱歉。”
  老太太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东西都摆在上面,正是嫁妆里少的一部分东西。显然是刚才趁着那董知瑾昏倒给拾掇出来的。
  老太太打起精神慢悠悠的走到张倾面前。
  “老婆子年纪大了,有些话可能不中听,但也想劝劝姑娘,父女哪有隔夜仇,你父亲为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国付出太多了,做儿女的……”
  第83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4
  这时,一个面容黝黑的武将猛然站了起来,啐道:
  “哪里来的老婆子,竟敢对护国公家的小姐指手画脚。护国公满门战死在边塞时候怎么就无人体谅了。”
  他的声音极为洪亮,让人振聋发聩,那婆子吓了一跳,手上端着的托盘差点没稳。
  下面的武将一看圣人并没有出声呵斥,甚至表情都没有任何变化,也都纷纷出声支援。
  朝廷从太祖“陈桥兵变”后就重文轻武,后面就发展的更加让人费解了,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软弱至极。
  遇到外贼欺辱,只能用银子和女子来求和。
  这次更是被蛮人攻入京都,被俘了两位帝王和满宫的嫔妃公主。
  当年结束了五代之乱的赵家皇室,竟被一帮蛮子赶在江南之地蜗居。
  他们这些武将本就压着一把火,仗不让打,只派人求饶议和。
  士兵们的军饷被克扣,每日都吃不饱,穿不暖,朝廷上下竟无人问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