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海州的大门又关闭了。
朱六回看着回来的张倾,上前就要给她个熊抱,被霍安用冰冷的弓箭挡开了,朱六回有些没趣儿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小丫头,你那弩箭当真是好东西啊。若是我大宋都装备如此精良的弓弩,何愁蛮子不灭。”
说完后自嘲的笑了笑,朝廷为了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是传统,别说花大价钱装备,就是给军士们发够粮饷都困难。
吃不饱穿不暖的,自然不会‘黄袍加身’了,但也无法抵御外敌了。
张倾没有听他的唠叨,而是对霍安和北归道:
“通知下去,今日加餐,米饭猪肉管饱!”
北归一听高兴坏了,今天的仗打的虽然惊险,但很是无趣,那帮蛮子如何厉害,也抵不过密密麻麻的弓弩。
他们医疗队只接受了几个人,分别是上弓弩时候太用力,肌肉拉伤的。还有几个是检查战场时候,被蛮子偷袭的。
这些人,北归都不稀罕看见,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鄙夷。
“小主子,做红烧肉吗?”
北归眼睛带着渴望,她最喜欢吃红烧肉了,她觉得红烧肉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张倾点了点头,一向沉默的北归,扭动着有些壮实的身体轻快的向伙房跑去。
霍安默默的跟在张倾身后,看她面上带着笑容和那些同她打招呼的老人寒暄,同害羞奔跑过来的稚童交流。
“沐浴的水已经备好。”霍安看着她满是血迹的衣衫,终于还是开口了。
张倾扭头正好看见少年微红的耳垂,虽然无法共情,但心中还是莞尔一笑,年轻真的是很好。
后面的几个月的日子很平静,除了在城外隐秘巡视的巡逻队隔三差五的抓到几个蛮子的斥候,几乎岁月静好。
。。。。。。
海州城,一群人挤在在一大片空地上,老里正看着已经枯黄的土豆秧苗,眼睛带着一丝不确定看向朱六回岛上来的几个农人。
“当真可以收获了?”
那几个农人很有经验,看着和他们当初如出一辙的老里正,很是老道的开口道:
“老哥哥,小将军亲自书写的种植方法,定然没有出错的。”
田埂上站了一圈的人也都叽叽喳喳议论着,一听说是小将军的方法,都催促着里正快点挖。
“我的心怎么跳的着么快啊!”
“哎呦,就是我当年成亲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紧张。”
“我杀蛮子的时候,也没有手抖过啊。”
一群人哄哄闹闹中,开始挖起了土豆,六月的烈日很是毒辣,当他们称重完土豆的重量之后,直接晕倒了好几个。
所有人都跪倒在地上哭的笑的。
都喊着‘小将军’,不知的还以为张倾没了。
第113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35
宁安城,桃花山。
河伯也正在组织人数挖土豆,只不过他们的田埂上站满了穿着华丽的人。
正是圣人带着太子还有户部尚书齐之庸一行人,兴致勃勃的看着劳作的农人。
“爱卿,我们已经品尝过土豆的味道了,确实美味饱腹。若是真有如此高产,乃是我大宋之福气啊。”
齐之庸高呼万岁,口中连连说道,这是圣人有德,感动上天,所赐神物。
太子也笑着开口道:
“若是真如张小将军所说,能亩产千斤,定然要敬拜天帝神农,禀告祖宗,保佑父皇和大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圣人很是满意他们的话语,一时很是感慨道:
“长姐说的对,护国公府的传承果然不能断,是我皇家的福将,哪怕只有区区一个女子,也能为朝廷带来无数惊喜。”
其他的官员也都连连附和,气氛很是热络。
天知道当他们看到枯黄的秧苗拔起,一连串的土豆时候,心中作何感想。
等到土豆炖鸡,油炸土豆,土豆炖牛肉,土豆丝,各种土豆做的饭菜端了满满一桌子。
他们挨个品尝后,心中更是火热了,美味高产且管饱,这是天佑大宋啊!
这个土豆是从南美过来的,并没有经过转基因,哪怕张倾给出的种植方法再如何完善,也达不到现代的亩产万斤。
但当下面的农官颤抖着报出亩产五千斤的时候,户部尚书齐之庸一屁股坐在地上,太子给圣人打的扇子从手上落在地上也恍然不知。
圣人更是把端在手上的茶杯掉掉落在地,‘啪嗒’一声才震醒了众人。
圣人嘴角抽搐了半天,憋了好半天,说出了一个“好!”字。
太子目光呆呆的看着铺在地里堆成山的土豆,两行泪从眼眶流出,想着那人离开前,特意拜访自己。
同自己仔仔细细的讲了这几样农作物的重要之处,她讲述的场景让他也心生向往。
她说:她要踏破贺兰山,要收回故土,让蛮子给张家,给所有蒙难的中原百姓陪葬。
这样一个大气勇敢,胸怀开阔的人,确定了一件事儿,总是一往无前的去做,而不是反复计较得失之后才下决心。
他曾问过她,为何不拿这些东西同朝廷和圣人提更多的要求,比如说要更多的兵权,粮草和马匹,更高的爵位或者待遇。
她目光幽幽的看向北方,缓缓开口道:这些粮食交给朝廷,才能最快的推广开,才能让老百姓解除饥荒,腾出手去做更重要的事儿,比如收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