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如此一句话,让城门沸腾起来。
他们县城出了新科状元的事儿,朝廷邸报上登了,城门的告示还是崭新的呢。
众人都伸长脖子往马车里面看呢。朱诚嘿嘿一笑,反手扯开车帘得意道:
“你且回去吧,小状元已经亲自拜会张县令去了。”
那小厮将信将疑的作揖后,往府衙方向跑去。
众人见马车里空空如也,失望之余也没打算放过朱诚。
有认识的就试着喊道:“可是老朱家的朱诚?”
朱诚抬眼看去,是个白发老者,正是家中邻居,连忙跳下马车作揖道:
“白爷爷,我是阿城。”
于是大家伙七嘴八舌的围住朱诚,要他讲讲状元郎的故事。
朱诚虽然憨厚,但这些时间见识颇丰,用熟悉无比的蜀中话,平淡的语气讲述着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
众人也听的津津有味,就连城门口的官兵也都举起耳朵听的入神。
“狗东西,回来不归家,堵住城门口要做什么!”问询而来的朱大舅大声呵斥。
才把朱诚从人群中解救出来,这些人也是,中状元的事儿,讲一遍不过瘾,还非要讲好些遍。
张倾拜会了张县令,知道他今年任期结束就会被调回京城,连忙恭喜。
张县令也询问了张倾关于京城的事情。
张倾一直闭门,很多事情只能笑说不知。
张县令看着眼前的少年人,不自觉的就想起初见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稚童。
如今一晃几年过去,竟然成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
他看过张倾的会试和殿试答题,十分老练博学,圆滑的同时竟然还带着丝丝锋芒。
正是当今圣上喜欢的人才。
心中不免感慨天道弄人,竟然造出了如此钟敏毓秀之人。
这天下所有的智慧都凝聚此一人了。
————————————————————
哈哈,今天一看系统的章节和我发的对不上。
回头一看,有两个一样的章节。
先从这里更正吧!
第167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40
张倾自然不知道张县令给了她如此高的评价,此刻她和朱氏正站在自己家门前。
村里人听县里人说张倾回来了,日日都有人在房前巡视,有个小子察觉张倾几人后。
一边跑一边喊,“状元郎回家喽,状元郎回家啦!”
清澈的童声在宁静的村子上空飘荡,安静的村子瞬间热闹起来。
这次回来的匆忙,张倾没有带回两只狗,而是留在京城,朱厚照拍着胸脯答应会亲自给他们喂食的。
朱氏同她商量,把张松之的坟茔重新修缮。
张倾也随着她,人活一口气,当年夫妻两人受过的委屈,在张松之死后,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终归是要出了这口恶气,将来才能活的坦然的。
张松之的坟茔落地之时,朱氏反而一滴眼泪没掉,拉着张倾,当着村里所有人的面高声道:
“相公!我们的孩儿,得了你的真传,不比任何人差!她成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
说完这个,朱氏仅有的一丝不甘也消失了。
此刻她红光满面,厚实的背部挺的笔直,曾经熟悉的村民眼中都带着丝丝敬畏看她。
在这些人眼中,当年为了十文钱折腰的朱氏,已经是戏文里才出现的诰命夫人。是他们高不可攀的人物了。
看着完全释然的朱氏,张倾也有着淡淡的欣慰,心中暗想。
“若是原本的张倾还在,此刻应该是心情愉悦的。自己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也算不负她所望了。”
老村长稀疏的白发挽在头顶,两颗门牙也掉光了,说话有些漏风。
“好孩子,朝廷有什么安排啊!”
张倾对着老人施了一礼,正准备答话,就听远处喧闹传来。
抬眼看去,正是张族长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几十口人,老幼妇孺全在,竟是全族都出动了。
老村长面色一沉,顿时顾不得同张倾寒暄了。
倾哥儿考上举人就没有归乡,还是县里报喜的人到村子里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村里出了个举人老爷,还是头名解元。
但是举人老爷没有衣锦还乡,这让其他乡的人笑话不止。
翻出了几年前,村里人逼迫孤儿寡母卖房的事儿,又说出张家族人如何欺辱举人老爷的事情。
传的世人皆知,就差说张家村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一帮子有眼无珠的人,天降的文曲星都留不住。
今日朱家老小也都在,朱诚如同铁塔一般守在张倾的身后,加上身后都穿着新衣的男男女女,让状元郎看上去颇有派头。
“松之啊~好孩子,你睁开眼睛瞧一瞧啊,你家倾哥儿出息了。走完了你的路,替我张家光宗耀祖了啊。”
其他张家族人也都一言不合的开始痛哭,声音传出老远,不知道还以为死了爹娘呢。
村长按住要上去理论的村人,浑浊的双眼看向张倾。
他在等张倾表态,若是张倾认了张家族人,那他们就不做恶人了。
若是张倾还是以往的态度,那就是他们发挥的时候了。
“老村长,当年我祖父的分宗文书已经交由张县令了,过几日县衙会来村口立状元牌坊,麻烦您张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