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那女孩微黑的脸上露出一抹娇羞,但目光直直的盯着张倾,大胆而热烈。
  。。。。。。
  龙场卫所的校场,张倾放下弓箭,围观的军士一片叫好。
  旁边一脸络腮胡子的王守备哈哈大笑道:
  “张县令,你怎么就当了状元,你这样好的箭法,该来入伍的。”
  张倾拱了拱手,在将士们敬佩的目光中,同王守备往人群外面走去。
  “王守备,军屯之事儿,你想的如何了?”
  王守备听完后,脸上的笑意淡了下来,意味深长的看着张倾道:
  “小张县令,你这样做图什么?我听说你同皇上自小熟识,交情匪浅,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不值得你如此上心。”
  张倾抬头看着天上朵朵乌云,“王守备,可还记得年少饥饿的感觉。”
  王守备是个苦出生,或者说现在军队里十之八九都是苦出生。
  他做到今时今日这个位置,都是拿命换来的。
  但他背后没有关系,也不可能在进一步,只能在边境蹉跎到老了。
  “边关无战事,今年朝廷的拨款定然也没有多少,你看手底下的弟兄们薄薄的冬衣,破旧的盔甲,为何不能尽绵薄之力。”
  王守备还沉浸在张倾的第一个问题里没有出来,又听到她接二连三的问题,心中如同堵了棉絮一般不畅快。
  天朝的军户是世袭,也就是说,只要成了军户,子孙后代皆为军户。
  而太祖实行的是‘寓兵于农,’。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吧,三分军士用于训练执行任务,七成的军士要去耕种大量的军田。
  朝廷每年的税粮收入百分之七十来之于军屯,但朝廷每月给每个军户家庭125斤粮食。
  这些粮食刚好够果腹,但军户家庭是要繁衍的。
  粮食的数量却没有任何变话,各种克扣下来,无法果腹也成了常态。
  所以王守备还有许许多多的的军士,从小都是在饥饿中长起来的。
  如此就出现了一个现象---逃兵。
  逃亡的兵士越多,种地的人就越少,但税收的粮食不变,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荒地越发的多了起来,无人耕种,朝廷就没有税收。
  于是权贵和军官就开始用各种手段屯田,当有利可图的时候,荒废的土地就越来越多了。
  “张县令,龙场是个小地方,以前不过是个镇子,也是这几年,周围的县镇人口越发的少了,才合并为县城的。你可知,若是按你的规划走下去,你我将面临什么吗?”
  王守备看似粗犷,实则粗中有细。
  “我的命是命,百姓军士的命就是不是命了吗?何况,王守备怎么就知道这一定是要命的买卖呢。”
  王守备目光锐利的看着张倾,青年人微黑的脸庞上,有着俊俏的五官,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带着淡淡的从容。
  “我听说,张大人的家人也到了龙场,回头我让你嫂子带着孩子上门拜会。”
  张倾微笑应下,冲着王守备拱手,“王守备,别的我不敢保证,年底将士们定然冻不着。”
  王守备看着转身离开的张倾,消瘦而修长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路的镜头。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饿肚子的滋味儿,真的太难熬了。
  第185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58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注1)
  新帝登基的第二年,春。
  贵州龙场这个地处边境,无人问津的小县城,春日同以往只有万物复苏的热闹不同。
  这片土地的主人终于也开始行动了。
  朱氏扭着蛮腰,顶着黑了一度的胖脸,扯着嗓子对正坐在纺车上劳作的妇女喊道:
  “都别太累着了,今儿是发放工钱的日子,提前半日下工。”
  一百多个正在吱吱呀呀纺毛线的妇女顿时都欢笑起来。
  去岁的时候,县衙开始大规模的收羊毛,过往的商队从乌斯藏和陕西收回廉价的羊毛,卖给县衙。
  县令家的老夫人招了三十几个心灵手巧的妇人,煮羊毛,晒羊毛。。。
  一系列操作之后,用这种新奇的纺车把羊毛纺织成粗粗软软的线。
  后来卫所里的军士冬天都得了一套毛衣毛裤,还有暖和干净的手套。
  这座在县衙旁的纺织局,从去年秋日到如今,日日响着‘吱吱呀呀’的纺织声,成了县城最热闹的场所了。
  “你们领了钱给家里的男人孩子做顿好的。咱自己个儿挣得血汗钱,用起来腰板就是直。”
  朱氏看着这么陀红着面孔的妇人心中也是高兴。
  其他人听她这么说,顿时哈哈哈大笑,把手里的活计细细收尾后,都往账房走去。
  “哎呦,表少爷同财主家的大小姐一般,细皮嫩肉的能掐出水来哩!”
  “哈哈,虽然年纪小,但能写会算了,百余人的账目从来没出错过。”
  “得亏还小,若不然,让你这刁婆给糟蹋了。。。”
  哈哈哈哈,女人肆意开怀的笑容震的屋顶上的灰都落下几丝,很有感染力。
  耳朵微红的朱谦一边对发这些婶子大娘们的工钱,一边装着听不懂她们的土话。
  田野里,两个衙役也蹲在田间地头,同百姓埋苗。
  “嘿,告诉你们啊,都小心着点,这些可宝贵着呢,是咱们县令亲自做肥育苗,哥几个儿日日守着才长成这般模样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