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
  杨从坚默默的坐在当年他们几人坐的包厢里。
  听着这些义气之谈,沉稳的脸上也难得的带上了些笑容。
  第三件事儿,就是下令收回军屯,主动上交的既往不咎,一旦查出隐匿、强占军屯的,杀无赦。
  军屯的事儿,文官心知肚明,但没有任何一人文官上奏提醒,他们相互打着眉眼官司,似乎在等着看这位年轻帝王的笑话呢。
  ——————————
  张倾在家中养了三日,朱氏的汤汤水水没少喝,但总觉得身体疲乏。
  “你说说你,以前壮的和牛犊子一眼,比我腰粗的木头说扛就扛,如今怎就成了这幅娇弱的模样了。”
  朱氏心疼的点了点张倾的额头,以前闺女壮如猛汉,她心中觉得难受。
  如今娇弱如小姐了,心中更加难受了。
  她的闺女,还是健康平安最好。
  这辈子是她欠了闺女的,希望下辈子她还能当她娘,定然要好好弥补。
  张倾搂着她的手臂,软声道:“娘最好了。”
  朱氏看着女儿苍白的脸,心中软乎乎的,脸上也绷不住了,喜滋滋宣布 道:
  “下辈子,还要来做我的女儿。”
  。。。
  杨从坚到的时候,张倾正在书房写军屯改革后续,既然是内忧外患。
  那就先把最重要的握住,到时候,内忧和外患都将一一拔去。
  武将闹事儿,一呼百应,文官造反,三年不成。
  “我已经去信给唐兄、徐兄了,两位都回信了。”
  杨从坚眉眼间带着淡淡的笑意,他打量着披着单衣的男子,缓缓讲述。
  “你离开后,李阁老下面的门生们,就安耐不住,把同你有过亲近关系的人统统打发走了。”
  第192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65
  张倾面色温和听他述说这几年的种种。
  她一向独来独往,若非要说同她略微亲近一些的,就是杨从坚,唐寅、徐三思这几人了。
  毕竟当年一同坐过牢,后来醉仙楼那场闹剧,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是我连累你们了。”张倾起身,对杨从坚施礼感谢。
  杨从坚略微有些羞愧。
  “你不必如此,比起唐兄和徐兄不顾前程的公然为你讲话,我却去了李阁老的门下偷生……”
  张倾打断了杨从坚后面的话,温和的开口道:
  “杨兄何出此言,你我都有自己的抱负和政见,官途漫漫,若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人生该无趣了。”
  杨从坚见张倾丝毫没有介意的模样,面上微微动容,心中才好受一些。
  毕竟能像唐寅和徐三思那样,风光霁月地做人,谁愿意卑躬屈膝枉做小人呢。
  可离开了官场,他自小学的那些道理,那些为国为民的理念何处实施。
  他信奉的从来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张兄,下令整顿军屯是陛下的意思?”
  读书人总是不想把话说的太明白。
  张倾理解杨从坚的意思,颔首道:“正是同我有关。”
  杨从坚面色微变,嘴巴张合了几下,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
  “张兄,念在你我情分上,停手吧!”
  他说完不等张倾开口,急促道:
  “你可知,为何没有人出来反对?清查军屯,重新划分,你是动那些上面人的利益,武将粗鄙直接,后果如何,你应当想清楚了啊!”
  “你能如此说,倾很是感激,杨大人,你说现在的朝廷,你我如何建功立业?”
  张倾的话把杨从坚问住了。
  他想说,定然是安分做官,努力办差,等寻到机会一点一点往上爬,文臣若是做到内阁首辅,记入史册自然是圆满了。
  “你我幼时读书,都曾读过,北宋张大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倾只想问一问杨兄,想要做哪一种?”
  杨从坚目光茫然,是啊,他要做那一种,为天地,他不配。开太平,他不能。
  张倾看着年轻的官员愣住,心中也理解。
  现在天朝表面一片和谐,外患不显,那就只能内斗消耗了。
  当年他们科举时候,给事中华不为伙同礼部右侍郎李茂,诬蔑科举舞弊,不也是为了斗倒礼部尚书程瑜,自己上位吗。
  李健为首的内阁,怕自己站在新帝身边,让内阁失去了作用,无法弄权。
  于是就集体逼走了她,内阁依旧是那个掌握天朝命脉的内阁。
  朱厚照利用刘瑾的宦官集团,拔除了内阁稳固的联盟,赶走了李健和谢迁。
  但期间,刘瑾等人作威作福,祸害的是天下苍生。
  杨从坚聪慧异常,细细思量,顿时就面红耳赤。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做不到先贤那般宽广宏大,只能择其一了,‘为生民立命’.”
  张倾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给这场谈话做了结束语。
  也算感谢杨从坚违背了李东阳的意思,过来提醒一场的情谊。
  “倾哥儿,宫里来人了。”
  朱氏匆忙赶过来,身后跟着一个太监。
  ——————————
  张倾入了皇宫后,直接去了养心殿。
  内阁李东阳,焦芳,费之安,还有英国公几位功勋都在殿外。
  而张倾却被直接带入殿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