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衙门口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大街被围的水泄不通,就在大家深深切切呼喊的时候。
  衙门禁闭的大门开了,所有人的眼睛都望了过去。
  出来的是府伊大人,他看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也难得的感慨了一下。
  为官如此,怕也只有那位了。
  “尔等莫要在此聚集了,张大人昨夜已经出了府城,往京城方向去了。”
  他话音刚落,下面百姓先是不可置信,有人再三确认后,悲伤和哭泣在人群中蔓延。
  百姓手里端着最珍贵的东西,却没有送给该送的人。
  他们只能相互述说着自己的憋在心里的话语。
  “这是当年打井的时候,俺们村里打出来的甜水井,张大人最爱喝这里面的水了,每次到俺们村都要喝上一大碗,俺们一大早就打了,没想到还是没能喝上最后一口。。。”
  “张大人,这是您最爱的土豆饼啊,当初俺们村里食不果腹,是您带来了这高产的粮种,俺们才知道吃饱是什么滋味儿啊。。。”
  “呜呜呜。。。张大人,我们纺织局纺出来您说的羊绒线了。。。”
  “。。。”
  有老人哭的昏厥过去,有妇人坐在地上拍腿嚎啕。
  有少女垂目低泣,有汉子粗鲁的摸一把粗糙的脸,快速的跑到无人处大哭。
  这一天,悲伤在西北的上空蔓延,这个年轻的巡抚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没有一日停歇过。
  他用脚丈量了每一寸的土地,为每个县城,每个村镇做出了细致的规范图。
  他提供的打井图,次次精准,让百姓用最快的速度摆脱了千百年来缺水的困境。
  他提供了新的粮种、瓜果、蔬菜、让它们在贫瘠的土地生根发芽。
  他开了各种工坊,给妇女和无所事事的百姓提供了做工的机会。
  让这片土地上困苦了上百年的百姓,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
  皇宫,养心殿。
  “倾哥儿,你黑了,还瘦了。”朱厚照抬眼看着眼前人。
  张倾露出一个笑容,看着眼前留起了两片胡须的帝王,拱手笑道:
  “陛下身体依旧。”
  朱厚照哈哈大笑,沉稳的眉头挑动了几下,得意道:
  “朕可是日日练习你教我的功法,一日都没有懈怠。”
  守在外面的内阁的几位阁老,隐晦的相互对看了一眼,皆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挫败。
  除了当年弹劾首辅李健和程瑜,张倾从来没有正面同他们有过任何龌龊。
  后来文臣逼迫陛下处死张倾的时候
  张倾拿出了先帝的圣旨,李东阳就知道了,张倾是先帝留给陛下的。
  张倾第一次回来时,他已经做好了你死我活的准备。
  结果半月不到,张倾就去了宁夏,这如今又是三年。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学生杨从坚问过自己的一句话:“为生民立命,立的是什么命?”
  他们啊,同这年轻人,从来不在一个层次,这个年轻人考虑的是天下黎民,而他们只是考虑过天下黎民。
  “首辅大人,这三年,贵州、西北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高,张大人真的适合外放的差事啊。”
  李东阳看着堆满笑容的户部尚书,压下心中的鄙夷,没有开口说话。
  三日后的大朝会上,张倾穿着绯色的官服,站在百官群中。
  户部尚书黄久安出列道:
  “启奏陛下,西北巡抚张倾张大人,在西北三年间政绩卓越,西北赋税三年连翻数倍,恳请陛下嘉奖。”
  他话语刚落,吏部尚书也出列,拱手扬声道:
  “臣附议!张大人年轻有为,衷心为国,离开西北时候,万民悲伤嚎啕,可见深得民心。如今琼州物资贫乏,天灾人祸不断,臣恳请陛下,让张大人在福、琼、两广等地巡视。再现西北繁华。”
  “臣等复议!”
  下面呼啦啦啦的又跪倒了大半文臣,李东阳三位阁老却是沉默不语。
  朱厚照饶有兴趣的开口道:
  “李首辅,你怎么看?”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开口道:
  “张大人西北平叛有功,管理西北民生有功,但凭陛下奖赏,微臣都无异议。”
  跪下的文臣皆都面色大变,看向户部尚书的表情可就变了几变。
  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脸上的肌肉也微微抽搐了一下,事已至此,张倾不走,他们就得走了。
  朱厚照对着旁边的司礼太监道:
  “宣吧!”
  太监得了朱厚照的指示,拿起手上的圣旨,高声宣读起来。
  “西北巡抚张倾,忧国忧民,前有贵州龙场建设之功,后有平凹峡大捷,再有巡视西北民生之功,建工坊、种新粮......封异性王,特入内阁,主管兵部......”
  半刻钟的功夫,太监宣读完冗长的圣旨后,朝堂上安静的落针可闻。
  御史想要上前说不和规矩,但一想到张倾种植出来的三种高产粮食,他们闭上了嘴巴。
  宗室也沉默了,每年皇帝的私库,宗人府的收入,大半都是因为张倾所得。
  武将也无法张嘴,当年平凹峡大捷,一举杀入鞑靼地盘,灭敌无数,生擒鞑靼大王子。。。
  他们现在骑的马还是用大王子和俘虏换来的。
  张倾虽然收回了他们手中的屯田,却提供了,纺织、制冰、驿站优化为信站,他们的收入也比霸占屯田的时候翻了许多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