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
  使馆胡同出现的一幕,张倾几人自然不知道。
  二十余人正坐在议事大厅,董云儿平静的声音里带着丝丝愉悦。
  “第一,即日起从大淳撤兵,无条件对大淳开放所有港口。”
  “第二,本州半岛、雪里群岛、四环列岛归为大淳。”
  “第三,向大淳赔偿赔军费库平银三亿两。”
  “第四,允许大淳在横港和东港驻军,军费由倭国负责。”
  “第五,大淳可在倭国任意免关税通商。”
  “第六,海运航行,陆路皆有通行权。”
  等一条一条的读完后,所有人的表情都激动的无以复加。
  唯有方太乙,眉头紧皱,他是儒家出身,总觉得这些条件过于苛刻,容易引起反噬。
  张倾见他似乎有话说,就道:“只是起草,但说无妨。”
  方太乙知道张倾的性子,也不墨迹,直接开口道:
  “我们虽今日看似胜利,但国家羸弱不是一朝一夕,只怕后患无穷。”
  有一些激进的人听闻顿时不服气了,大声反驳道:
  “方太乙,你这说的什么话,我泱泱大国,怎么就羸弱了。公主不是说了,有了这百只铁甲军舰,整个世界由我等称霸的。”
  支持方太乙的人连忙起身,拱手道:
  “那你们可想过,倭寇弹丸之国,若是逼急了,在东北的三万倭人直接攻入京城……”
  龚长林‘哗’的站起身,语气不善道:
  “攻入京城如何,一群废物,连三万人都挡不住,被区区三万人攻入京城还有理了。”
  林凯之坐在张倾的左边,不知何时起,他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也总是不自觉的用指头敲击着自己的腿。
  “我泱泱大国,有违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如同往日一般,让倭寇成为大淳附属国即可。”
  其中有几人点头附和,这些人是吸取了当日幼童的教训,选了考入功名的年轻人送来的一批人。
  他们大多和吴大人一般,骨子里刻着忠君爱国,恪守孔孟之道。
  平日里不显,但在对待政事儿上,明显是传统的路子。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林凯之见张倾不语,冷冷的说出了这句话。
  “你们谁来解释一下?”
  他声音带着丝丝杀气和蛮横,让人不寒而栗。
  现在从明面上来论,除了张倾这个公主,此地能做主的就是林凯之。
  他一开口表明态度,争论自然就停了。
  张倾想心思根本不在这些争论上,她细细复盘了一下原身的记忆。
  原身上辈子是被囚禁在后院的,只留一个窗口端入饭食。
  无人说话,对知道外面的消息少之又少。
  这个条约更是无人提过,但有一件事儿,确实印象深刻。
  大淳朝廷进行过一次逃亡,魏雁荷匆忙逃亡的时候,还特意来看了她。
  “你说说你,好好的一副牌打的乱七八糟,众叛亲离。你的太后母亲和亲王父亲都不要你了,他们往西边逃了,这天啊,要变了!”
  “也就我这个旧仆来看看您了,不过我们也准备走了,不是去西边,是去西洋,那里才是天堂,以后我和傅容的孩子,再也不要过我这样的日子了。”
  ————————————
  这也是张倾为什么非要回来的原因,她死在那场浩劫里。
  死的不堪入目,死的不甘不愿。
  如今虽然不知魏雁荷口中的浩劫什么时候发生。
  但看这弹丸之地就敢如此嚣张,那些蠢蠢欲动的列强们想来也是不远了。
  张倾低头沉思,等发现身侧有人的时候,已是过去了一炷香的工夫。
  “你莫要担心,等我回到大淳,就开始训练水师,定然让大淳的海防飞不进来一只蚊子。”
  林凯之一向沉默寡言,但言出必行,他此刻神情自若,黝黑坚毅的脸上带着果决。
  张倾知他误会了,但听他如此说,颔首道:
  “好!”
  林凯之忽然展颜一笑,眉宇间带着的真诚,如同清风明月一般,让人不自觉的想要托付和信任。
  ——————————
  第233章 公主殿下一言寿国38
  大淳,津港。
  码头上冷清安静,只有几十个官员规矩在站立在港口,穿着整齐厚重的官服在烈日下吹着海风。
  百姓被士兵远远地隔离着,他们脸上带着木然,伸着长着脖子,对远处海平线上冒着黑烟的军舰指指点点。
  如同作壁旁观的看戏人一般,脸上看不出半点自豪和喜悦。
  他们似乎在看一场事不关己的大戏,对着站在那里的官员也交头接耳,评头论足。
  理事馆的人找了最好的位置,插上了巨大的遮阳伞,桌子上铺上了艳丽的桌布。
  周围的仆人正在伺候着,他们举着优雅的高脚杯,如同度假一般惬意。
  ————————
  林凯之等人见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又猛然看到如此多的同胞,心中自然是激动万分。
  可他们期待的场景没有出现。
  没有百姓欢呼着欢迎他们得胜归来。
  没有姑娘们害羞的掷花丢帕。
  没有老乡举着美酒端着佳肴。
  码头上泾渭分明的成了两派,一派是恭敬站在原地的官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