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老村长看他喋喋不休,也不生气,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
“我把小张同志的意思给你这个最有出息的娃娃讲一讲。。。”
黄七听完后愣住。
“这么多东西?要做到什么时候去?”
“最多五年!五年后最后一样东西一定要全部做完。”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倾开口了。
老村长抽烟的手有些颤抖,三天前,这个小小的女娃儿找到他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在开玩笑呢。
可看着眼前厚厚一叠叠钞票的时候,他就知道事情重要性了。
他们封林村从清朝中期,就开始做假东西,这玩意儿做多了不受人待见。
所以干脆一帮子手艺人就居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村落。
一代代相传下来,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绝技。
远的不说,就说他们家,经他手的瓷器,还真没几个不打眼的。
蛋蛋娘的婆家做古玉是把好手,娘家做的青铜器,在民国的时候,没少忽悠洋人。
就是建国后,突然就不兴这个了,国家给分了田地,还是安安稳稳的种地好。
“这些是我要的第一批货,定金先付了,六个月后我来收货,若是没有问题,付全款。”
张倾把包里自己准备的厚厚一沓资料递给黄七。
黄七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龙头!”
——————————————
他不自觉地叫出口,老村长也倒吸一口凉气,被烟给呛着,咳得眼泪都下来了。
清末的时候,老祖宗的宝贝丢了不少,其中炒得最热的便是十二兽首。
黄七看着栩栩如生的图片和细节,包括上面标明了铸造时候需要注意的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仿佛龙首就是她家的一般。
张倾若是知道他如何想的,定然感叹一句聪慧。
她在清朝那一世,去的时候虽然圆明园已经被烧了,但图纸和手稿都在翰林院保留着。
她翻阅学习透彻后,收录在系统中。
黄七细细的翻阅了张倾要定做的东西,暗自估计了一下,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村来说,只要众志成城,肯定没问题。
“小张同志,冒昧问一句,您要这些做什么?”
张倾没有回答他,反而问道:“你们能做到最后一条吗?”
黄七看着最后一条,保密协议,若是泄露订单内容和订单人,将赔偿订单的二十倍金额。
老村长把他叫回来,他就知道老辈子的人肯定是心动了的。
改革开放这几年,村里的后生们都浮动得很,种地根本没有出路,像他们这样出去打工的多不胜数。
若是能在家里挣到钱,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这件事儿,就我们三人知道,若是暴露,我不光不会承认订单,赔偿是一分不能少的。”张倾直言道。
老村长不等黄七回答,声音洪亮道:
“小张同志,你放心,我们这一行第一条:就是嘴紧,宁死也不会暴露雇主的。这是我们吃饭的规矩。”
黄七心中有疑虑,这件事儿若是做好了,全村人吃香喝辣绝对不在话下。
可若是做不好,那全村三百来口人,可都要家破人亡了。
他望着眼前面目清秀,一双透彻的眸子,仿佛能把人心都看穿一般。
“你可以往后面翻一翻。”张倾知道他的顾虑,提醒道。
第465章 八零盗墓名扬天下23
张倾在八月最后一天,赶回了北平。
刘芳自告奋勇地带着张倾去学校报到,刚走进教室,就听见有人惊恐地喊道:
“姐,你怎么来了,我们班的新老师不会是你吧!”
刘芳看着自家不成器的弟弟,柳眉倒竖。
“刘华,你看看你什么样子,怎么不穿校服!”
张倾顺着刘芳的目光看过去。
一个长发遮眼的瘦高男生,上身穿着件花衬衫,下身是有些夸张的喇叭裤,脚上是双绿色的解放鞋。
“姐,你懂什么呀,这叫时髦,从港岛过来的新货,刘德华都穿这样的。”
说完嫌弃地看着自己姐姐穿的工装,继续道:
“都和你们一样,穿着蓝裤子,白衬衫,土包子!”
刘华抱怨完后,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
“你以为你叫刘华,就和刘德华拉近距离了?”
刘芳气得上前要教训不着调的弟弟,张倾的脸就露出来了。
正在起哄的同学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在她清冷的目光注视下,所有人都变得十分安静。
就连躲避姐姐追打的刘华也感觉到不对劲。
扭头看过去的时候,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时不察就被姐姐抓住了耳朵,他扭头对刘芳不可置信道:
“姐,他就是我们的新老师?”
刘芳望看向张倾站的教室方向,突然也和自己弟弟一样倒吸一口凉气。
张倾察觉身后有人的时候,是他听到了悦耳的声音。
“同学,要进去吗?”
声音低沉温润,像潺潺溪水一般敲击在人的心尖上。
张倾没有回头,只是微微点头,抬步走进了教室,心中却翻起了惊涛骇浪。
她没有感受到身后的脚步声,甚至连气息都没有半分,那人究竟在她身后站了多久?
刘芳面色爆红,不自觉地松开了弟弟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