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她还以为在这里十多年不会这样了呢。
现在看来,还是有的。
至于跟祝明华相处时候没有,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她自己也不安好心?
那个时候她真的,啥也没有。
祝明华拿的吃的她想吃,祝明华说会找课本和资料她想要。
注意力都被别的东西吸引走了,祝明华的热情给她带来了她想要的,也就忘了尴尬。
不过跟周宝儿聊天还是挺开心的。
周宝儿性格好,虽然从小被宠到大,但一点都不娇气,反而娇憨可爱。
这一顿饭虽然不能说是宾主尽欢,但整体气氛还是可以的。
一开始是周宝儿拉着柯小夏聊,后面大家就都聊到一起了。
说到了黎朝阳和祝明华在城里的所见所闻。
也说到了周家在部队的周小叔和大堂哥,最后提起了周阳过完年也要去部队。
祝明华那叫一个惊喜啊:“周阳过完年要去部队啊?”
一句话说完,笑容是止也止不住。
周阳瞥了眼祝明华:“的确是要去部队,我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说说你们吧。”
黎朝阳说起了他们在首都,去过长城、故宫,也看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黎朝阳声音清冷,如流动的山泉,娓娓道来的话语,仿佛让人亲眼目睹了一样。
柯小夏和周宝儿都听入迷了。
柯小夏虽然经历过上辈子,但她的生活普普通通,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s市上大学,黎朝阳的这些所见所闻,对她依旧有吸引力。
祝明华老实了。
他的确不该小瞧黎朝阳。
第23章 七十年代的路人15
若论能说会道,黎朝阳不如祝明华。
但要论说起所见所闻的可听性,祝明华差黎朝阳差的远了。
他之前跟柯小夏聊天的时候,也说起过长城、故宫、天安门的升旗仪式。
但他是平铺直叙的说,完了补上一句:“到时候我带你去看。”
柯小夏虽然也听的津津有味,但还真不如现在黎朝阳说的时候沉迷。
祝明华在心里拿自己和黎朝阳比较了一下,决定不整那些虚的,加倍对柯小夏好。
经历过今晚的事情,几人的关系仿佛也被拉近了。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过完年,周阳就要去部队了,周宝儿也要天天早出晚归的去公社上学。
柯小夏也继续当起了她的助教。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7的夏天。
这时候,周宝儿已经去县城上高中了。
柯小夏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好生活,也长高了不少。
在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整个知青点都沸腾了。
祝明华和黎朝阳他们家里有关系,比其他知青更早知道这个消息。
再加上这两年要教柯小夏的缘故,他们也可以说一直在重温,捡起来比其他人更方便。
*
知青点的知青最近变得很浮躁,仿佛一滩死水丢进了一颗石子,泛起一阵阵涟漪,他们无法平静。
大队长知道这时候再让他们安心上工是不可能的,直接就明说了。
“这个消息要是真的,你们想拼一把,大队肯定也不会拦着你们,但现在还没确定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你们就这样,准备以后不吃不喝的饿着?”
“要是消息确定了,不会变了,那就给你们放假,让你们好好学,现在还是先收收心,上工吧。”
大队长说完那些话不久,确定恢复高考的文件就下来了。
大队长说到做到,给知青点的知青放了假。
学校的课也停了。
柯小夏站在柯家,第一次主动表明了自己的意愿。
“我想参加高考。”
柯奶奶没说话。
柯妈妈怀疑道:“小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又没正儿八经上过学,就参加那什么高考,你能行吗?”
柯小夏语气坚定:“我可以的,虽然我没正经上过学,但教我的祝明华和黎朝阳他们都是高中毕业,成绩都很好,再加上他们的辅导,我一定可以考上的。”
她一点不介意把功劳都推给祝明华和黎朝阳,只要她可以参加高考就行。
“那就算你考上了,咱们家也没钱供啊。”
这次说话的是大伯母。
没有之前的阴阳怪气和冷嘲热讽,就是很普通的语气。
柯小夏笑了,她解释道:“上大学不一样的,不需要交学费,我听祝明华说,学校还会给生活费。”
反正他们也不一定会去问祝明华,柯小夏一点不介意拉祝明华出来,把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情,都推到他身上去。
大伯母惊讶:“这么好呀,不要钱还给钱?”
“是啊,可以上学真的特别好。”
可能是因为上大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会给生活费。
也可能是因为如果柯小夏真的考上了,他们老柯家出了一个大学生,说出去有面子?
总之,柯家同意了柯小夏参加高考。
哪怕他们不同意,柯小夏也会坚持。
但家人们的支持,还是让柯小夏觉得感动。
他们在炎炎夏日里学习,迎着凛冽的北风去考试。
今年的冬天好像格外的冷。
寒风肆虐,万物萧条。
可他们的心里却一片火热,眼前充满了希望。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