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此处知情不但指知晓六年前与六年后两起案件,还指知晓王夫人的“野心”。
其余一无所知者,不论男女,十岁以上者流放,十岁以下者可以金赎身,但需没入贱籍。
贱籍,不可入朝为官,不可购置田亩产业,不可与良贵通婚。如非遇上特赦,求得恩典或是立有大功,不可轻易除籍或改籍。
这等惩处不可谓不重,为的什么,朝堂后宫心知肚明,实实在在给予了所有人当头一棒,让有心思和没心思的,全都震住了。
********
琼花阁。
鄂邑过来时,正好看到玉美人自殿中出去。
这位入宫不过两年,虽已不是新人,却还算不得旧人。圣宠不多,但刘彻偶尔兴之所至,也会去一两回。
鄂邑同她打了个招呼,径直入内,开口便询问李姬:“阿母,玉美人可是为抚养二弟之事而来?”
李姬点头。
此事刘彻没有下令,而是交给卫子夫全权安排。卫子夫私下问过李姬的意愿。李姬现今也升美人了,若养育刘闳,日后还能借机再升一升。
鄂邑握住她的手:“阿母,你是怎么想?”
“阿母没想再要孩子,不论亲生还是抱养。”
鄂邑一怔。
“阿母当初投诚皇后时表明过态度,阿母不会再要孩子。阿母知道,以皇后的为人,她既然私下问我,便不是试探,而是真心。
“若我点头,她大概率会将二殿下给我,但我不想。我没有别的长处,却也明白,答应了的事就该做到。”
李姬笑着,神色中没有半点勉强,反而甘之如饴。
她有鄂邑就够了,不需要别的孩子来分去她的心神与精力。她只想好好活着,为鄂邑打算。
鄂邑张着嘴,想说什么,李姬又道:“阿母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也不愿折腾,如今这样,有皇后护持,陛下偶尔也会来一两回,已经足够。”
想到她的性子与年岁,鄂邑释然:“这样也好。那玉美人那边,阿母打算怎么办?”
“她来问我的态度,我如实告诉她。她见我没这心思,便想让我去皇后跟前替她美言。毕竟二殿下是陛下现今唯二的子嗣,陛下怎会不顾念。
“抚养二殿下,不但代表有皇子傍身,还代表与陛下有了更多的机会。她自然想要争取。我同她说,会把她的想法如实告诉皇后,但最终如何决定,皇后说了算。”
鄂邑点头:“阿母传句话就好,不必过多掺和。”
她若要去西域,来回至少数年,最不放心的便是李姬。可如今瞧来,李姬已经找到了最合适也最舒心的方式,不需她太多操心了。
李姬反握住鄂邑的手,轻轻拍了拍,无声笑起来。
她知道的,鄂邑的担忧她都知道。她会努力,即便仍旧帮不了鄂邑,至少绝不会再成为鄂邑的负累。
********
刘据再次来到赵家时,赵过与王婉仪刚好送别李延年等人回来。
刘据随口问道:“你与李家认亲了吗,可还顺利?”
王婉仪脸色不太自然,福身回话:“民妇从未想过自己并非王家亲生。阿父阿母对民妇真的很好。大约……大约民妇与养父母缘分更深,而与亲生父兄缘分浅薄了些。”
这话说得委婉。但刘据听懂了。
认亲场面不太温馨呗。
想也知道,李家本来靠着李夫人,眼见要出人头地,前途无量了。王婉仪突然出来状告,不但让他们的青云之路没了,还因此获罪,甚至绝了向上之路。心里能待见王婉仪?
好一点的话,最多是情谊淡淡;不好的话,指不定还要怪王婉仪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出现呢。
不过看王婉仪的表情,似乎也不怎么在意李家怎么想,不过是得知身世,走个过场而已。
她跪下来,朝刘据大拜:“多谢殿下为民妇查明真相,抓拿真凶,伸民妇昔日之冤,解民妇今日之危。殿下大恩,民妇没齿难忘。”
“不必如此。孤既然给了承诺,自然要兑现。不说这些,今日孤来是为另一件事。”
刘据招手让身后之人出来,为其介绍:“这位是义妁,长陵邑县令义纵的姐姐,也是当今第一女侍医。太后在世时,为太后看诊。太后故去后,又为母后调养身体。
“她不但擅长内腑之症,女子之症,也擅长外伤、烧伤,并善用针灸。孤见你身体有些羸弱,猜想应是当年大火留下的病症,让她给你看看吧。”
赵过王婉仪同时怔住,皆是大喜,再度大拜。
王婉仪泪水落下:“殿下之恩,民妇只怕来生当牛做马都无以为报。”
刘据摆手:“孤可不要来世,也不要你当牛做马。你若真想报恩,就帮孤督促赵过,让他在农事上多上心,多做出一两样东西,或是尽快悟出增产之法,比什么都强。”
他还盼着赵过早点想出代田法呢。这点投资算什么。
王婉仪已然将此话奉若神明,坚定点头:“殿下放心,民妇必会日日督促,时时鞭策,辅助郎君为殿下效力。”
刘据很满意,吩咐了义妁两句,转身回宫。没有去东宫,也没去椒房殿,而是找了石邑一起玩。他都许久没同四姐一块耍了。
哪知,两人刚从公主殿出来,没走多远,半路被个小不点撞了满怀。小不点的身后,玉美人与伺候的侍女焦急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