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但我们并非没有别的办法。譬如缝合。将这些伤口里夹杂的碎屑与腐肉挖除,用针线将其缝合起来。
  “皮肉贴紧,既能有效促进新肉生长,还能止血,避免伤口过大,导致失血过多而亡。”
  此话一出,霍去病愣住,诸位军医侍医神色严肃,一个个竖起耳朵聆听。
  “你们刚刚也看到我怎么缝合了,缝合的手法不难,贵在多练,熟能生巧。刚刚兔子的伤口划开不深,因此我可以直接用寻常棉线缝合,待伤口长好后,再将缝线拆除。
  “但有些伤口太深,一层缝不了,就需要在里面再缝一层。而缝在里面的线是无法拆除的,就必须选用合适材料。譬如这种羊肠线。”
  刘据举起羊肠线给众人看:“羊肠线,顾名思义,利用羊肠所制。留在体内,可被吸收。”
  “羊肠线?吸收?”
  “这……这闻所未闻啊。”
  “真的假的。”
  众人窃窃私语。
  “这些年孤做出许多东西,你们见孤何时说过假话。不过这是理论而言,实际如何还需尔等践行。”
  “践行?这……”
  刘据知道他们顾虑什么,指了指案板上的兔子:“自然不是用人,可以用兔子。至于缝合练习,取块猪肉即可。具体如何,你们自行商议,由太医署与军医各大长官安排细则。”
  众人纷纷行礼,言道:“臣领旨。”
  “伤口太深,缝合太痛,不宜清醒缝合。孤这里有个方子,可以止痛昏睡。但只有成分,每种药量取多少入方不知。你们可以琢磨着来。这是你们的专长,你们比孤要懂。”
  刘据朝丰禾示意,丰禾将方子递上。
  上面内容很简单:闹羊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
  太医令与军医官互视一眼,开口询问:“不知殿下这方子从何而来,可有方名?”
  刘据勾唇,自动忽略前一个问题,只回答后一个:“麻沸散。”
  “麻沸散,麻沸散。”
  二人呢喃了会儿,同时抬眸,坚定道:“殿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完善药方。”
  刘据点头:“倒也不必执着于这六味药。你们懂得药材药性,哪些药有止痛昏睡之效,当如何配伍,你们最清楚。可以慢慢尝试,适当改良,研制出最佳药方。”
  “是,臣等明白。”
  缝合术不难,难的是麻醉。
  这方面刘据是一窍不通,将所知资料给出去,剩下的就只能看这些医者自身了。
  刘据目光微动:“缝合术有了,学会后,你们也可以再想想,此法是否还有别的用途。”
  “别的用途?殿下是指……”
  刘据不答,有些东西现下未必适用,他也无法说得太深,但他可以给眼前的医者留颗种子,由他们自己去浇水施肥。
  “孤指哪方面不重要,重要在于你们能往哪方面努力。诸位,孤对医术并不了解,但孤明白一点。医术在于钻研。
  “一个好的医者,不但要有仁善之心,要有精湛医术,还要能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医术是无止境的。你们不能什么都等着别人给,而需要自行开拓。”
  这与发明创造是一样的。
  所以他不能纵容对方的“拿来主义”。拿来的东西太多,成为习惯,有些“雄心”就会慢慢退却。
  因此,比起创造发明,更重要的是培养大汉各专业人才自身的钻研习惯与精神。
  格物司如是,太医署亦如是。他所能给的终究有限,尤其他会老、会死、会有力所不逮之时。而唯有大汉人人有突破之心,有钻研之志,传承方可永存。
  众人神色一凛,纷纷恭敬应是。
  刘据挥手,让众人散去,各自忙碌,吩咐丰禾拿上兔子,转身走到霍去病旁边,两人并肩往外走。
  霍去病瞄了兔子一眼:“这种缝合术,你以前做过?怎么没听你提起?”
  “没有。今儿头一回。”
  霍去病脚步顿住:“头一回你也敢?”
  “有何不敢?只是做个示范,那一刀切得不深。”
  “就算不深也没有完全保证吧,若是失败了呢?而且我瞧着你们刚才所说,止痛昏睡之药还没完全钻研出来。那这兔子……”
  “打晕了的。我还没那么残忍让它清醒着感受自己被开刀缝合。至于失败……”刘据看向霍去病,“表哥,这是太官令献上来供我烤着吃的。我只是思忖着反正要做演示,干脆在吃之前合理利用一下。”
  言下之意:失败了仍旧烤着吃就行。对吃不影响。
  刘据又吩咐丰禾:“好生照顾着,看缝合愈后如何,把情况记录下来,交给太医署。至于这兔子,等恢复好,放生吧。
  “好歹为我大汉医疗事业献过身,就不吃它了。让太官令重新送只过来,再送点蜂蜜,咱们做蜜汁烤兔!表哥一起啊。”
  霍去病嘴角抽了抽,无语望天。
  第85章
  太官令的动作很快, 几乎是刘据与霍去病刚走到东宫,东西已经送来了。刘据直接摆出烤架。
  当然步骤分配到每个人就是霍去病负责烤,丰禾负责刷蜜汁, 余穗负责控火,盛谷负责腌制撒盐。至于刘据?他负责指挥。
  本以为所谓“表哥一起”只是“一起吃”的霍去病沉默了, 但最终没有拒绝, 接受了这个提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