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种地方,求李金凤来,她也不会再来的。
她气呼呼的走了出去,迎面碰上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穿着蓝色旧家布衣裳,身上打满补丁的男人。
大约是站在外面好一会儿了,听到了李金凤说的话。
那男人出声安慰李金凤,“他们这儿是国营饭店,眼睛长在头顶的,谁的面子,都不给的,你别和她们一般计较。”
被男人这么一说,李金凤明白了。
难怪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市场经济,一切都是按计划来的。
有个好单位的,尾巴自然能够翘到天上去,特别是这种做饭店的,吃肯定比其他人方便,不愁吃,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无敌的了。
“谢谢!”李金凤礼貌的说了一句。
那人突然压低了嗓音开口,“闺女,你是不是有钱没票啊?我有粮食,不收你粮票,咱交换一点。”
男人是在这一代黑市做买卖的,手上有一点粗粮,隔一段时间,就来县城一趟。
今儿原本是想去黑市用粗粮换点钱,刚好瞅见李金凤,便想着,干脆将粗粮换给李金凤,也省的的去一趟黑市,担惊受怕。
“你有粮食?啥粮食?”李金凤学男人的样子,压低声音问了一句。
那人以为李金凤要买,四处看了看,发现没人,冲李金凤道:“那边那颗柳树底下,咱过去谈!”
不怪李金凤胆大,而是这个时代,大伙儿普遍都穷,心思都在咋填饱肚子上。
啥贩卖人口的,基本没有。
毕竟,你倒腾一个人过去,还得给人家白吃白喝,傻子才做这种亏本买卖。
而且县城里,时常有人巡逻,你要是高声喊一句,指不定马上就有人冲过来,解救你。
李金凤跟着男人走到了那颗大树下,男人将自己随身背的袋子,给李金凤看了一眼。
只一眼,李金凤便看清楚了里头的东西,就是一点玉米,而且成色还不好,看起来快要发霉了的样子。
男人道:“黑市那边是八毛一斤,我算你七毛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27章 卖家成了买家
“七毛五……一斤?”李金凤有些惊讶。
一斤玉米才七毛多,这个时代的物价,是有多低?
李金凤顿时觉得,李福满给她的那一块钱,堪称巨款。
男人见李金凤惊讶,以为李金凤觉得价钱高,他又出声,“闺女,我知道你觉得市面上,玉米顶多六分一斤,我这儿卖七毛五,价格翻了几倍,太贵。
可那是在有粮票的,又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你这没粮票的,能拿到粮食就不错了,干啥还在乎这几个钱?如今大伙儿的日子都不好过,谁家能够吃上这么一捧玉米熬成的粥,那真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男人的话,让李金凤知道,他误会了自己。
不过,从他的话里,李金凤又知道了不少消息。
正常情况下,玉米不过六分钱一斤,而且物资稀缺,你有钱、有票,不一定买得到。
“大哥,我不是那意思,我是想问问……算了,您要面粉吗?”李金凤问了一句。
“啥……啥?面……面粉?你……你有面粉?”男人惊讶的说不出话了。
李金凤指了指自己身上背的布袋,做了个从里头掏东西的动作,趁着这时候,从空间里拿了点面粉进布袋里。
不多,大约二斤的样子。
打开布袋之后,李金凤学着先前男人让她看玉米的模样,朝他面前晃了一眼。
男人差点将眼珠子都掉出来。
“咋……咋卖的?闺女,你这面粉咋卖的?”
男人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过来兜售物资的了。
他只知道,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面粉了。
哪怕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他也敢断定,那是精面粉。
整个县城,哪怕是有粮票和钱,都买不到。
男人在黑市转悠的久,哪怕拿出来交易的东西,多数是粗粮,品质很不好,不管是成色和味道,都和精面差了不是一个档次。
细粮这类,包括大米和白面,上赶子都找不到一家。
男人的心情,激动地不像话。
若不是眼前的人,是活生生的,他都要将她当成神仙了。
“闺女,你说个价,我……我要买你的面粉。”
男人家就在附近的农村,家里有个瞎眼的老母亲,老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一辈子没吃过一口细粮。
他说啥也要将这细粮买下来,让老母亲尝尝。
“两块一斤?”李金凤试探的说了一句。
她其实还不是特别懂这个时代的物价。
暂时知道的,就是玉米六分,黑市八毛。
既然眼前的人,这么惊讶她手上的面粉,估摸着,她叫两块,应该还算正常。
男人愣住了,这么好的精面,竟然只喊了两块。
这要是搁黑市上,没有四五块,不,四五块都抢不到。
“好,我给,我给……”男人激动地从口袋里拿出四块钱递给李金凤。
按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规矩,李金凤立刻将装面粉的袋子给了男人,男人则赶紧将面粉,装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另外一个袋子里,将布袋还给了李金凤。
第28章 观音土
交易的整个过程,两个人都警惕的看着四周,仿佛长了四只眼睛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