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当初约定的,要是有粮食,就四家人分。
  至于康泉家的,李金凤另外送。
  “成!”
  “这次我准备了将近八十斤粮食,细粮是六十斤,粗粮不多,二十斤,全是麦麸。
  平均下来,你们每家人各二十斤,再就是十斤豆油,四十个鸡蛋。”
  鸡蛋和粮食都能平均分配,至于十斤豆油,李金凤准备看张安邦的意思。
  一听到有油,张安邦的媳妇薛春分立刻开口,“小妹,这十斤豆油四家人也不好分。这样成不,我们一斤比市价多出一块钱,粮票我们给五斤,这油卖给我们成不?”
  张安邦听自己媳妇开了口,就不搞那套虚头巴脑的东西了,“小妹,我再送你几个铁饭盒,毛巾,还有两个开水壶,这豆油,你直接卖给我们,我们谁也不和其他人说。”
  张安邦的话,李金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本身这群人里,做买卖,付钱最大方的就是张安邦。
  不过其他人,李金凤也能理解。
  这个年代物资不多,各家各户日子都不大好过,有工资的,又上有老,下有小的,没有工资的更惨。
  李金凤要是真去夜市冒风险,也的确能够赚更多的钱。
  可人这辈子,也不能只为了钱。
  遇上和自己做生意的,要是人善良些,她少赚一些钱,也无所谓。
  “好吧,这豆油卖给你们,不用比市价高一块!”李金凤说。
  六十斤细粮,因为李金凤这次没有要票,所以按照夜市上的价格,每斤是五块钱,一共是三百块。
  粗粮两块五,二十斤是五十块。
  鸡蛋五块一斤,四十个鸡蛋,大约是五斤七两,二十八块五。
  再就是豆油,五块一斤的豆油,十斤是五十,再外加五斤粮票。
  总共是四百七十八块五,外加五斤粮票。
  这些钱,暂时由张安邦垫付。
  第322章 打听舅舅的消息1
  张安邦一口气数了四十八张大团结给李金凤,剩下的也不让李金凤找了。
  不过李金凤还是坚持将钱找给了他。
  “妹子,这些毛巾,铁饭盒,还有水壶,都是我们单位发的,都是新的,你拿回去。要是下回还有粮食要换,直接来我家就是。”
  这四百多块,也不全是张安邦一个人出的。
  还有另外三家人的钱,一百多块,对于张安邦一大家子都有工资的人家来说,还算不上什么。
  特别是这一次,李金凤没有收票和工业卷。
  看起来钱是多了,可却大大的便利了他们。
  李金凤没准备白要张安邦的东西,冲他说:“张哥,这些东西我要了,不过我不能白要,下回我过来的时候,再送你几斤细粮。”
  张安邦给了四个铁饭盒给李金凤。
  毛巾也是六条,至于铁皮水壶,则是两个。
  这些虽然是他们单位上发的,可要是在供销社买,都是要花钱,花卷的。
  铁饭盒要工业卷,铁皮水壶也是,毛巾要毛巾卷或者工业卷。
  谁的东西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这种便宜,李金凤不准备占。
  “妹子,其实也没啥,这些东西,我和我爱人家里都有,放着也是浪费!”张安邦试图让李金凤别将这件事往心里去。
  李金凤也没多说,但是心底已经记着下回来的时候,要另外给张安邦准备细粮。
  从张安邦家离开之后,李金凤肚子饿了起来。
  原本,赵明诚家她是不准备去的,但是顾虑到板车要还,李金凤还是去了赵家。
  这回,她又从空间里拿了一个不算大的西瓜。
  这个年代,上门走亲戚,都不敢留在别人家吃饭。
  要不就自己带够自己的口粮,不然你看着各家各户都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又怎么好意思再去人家家里,和人家抢食物?
  李金凤拉着板车出现,易桂花心底的石头落了地。
  原本,李金凤不来,他们还准备继续等下去的。
  幸好,人来了。
  赵明诚见到李金凤,主动问起了陆建国的情况。
  李金凤告诉他昨晚八点的火车,至于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上了江北省省城的火车。
  “那就好!只要上了火车,要不了几天,就能到江北了!”赵明诚说了一句。
  “你们有啥话,等吃了饭再说,我这刻意从邻居那儿,花高价买来的油渣,香喷喷的,你们赶紧尝尝。”
  易桂花去供销社去的迟,猪肉早就没了。
  就是猪下水,也不知道被谁买走了。
  原以为就要素菜招呼李金凤了,没想到邻居家买了一副猪板油,易桂花想到在乡下的时候,板油练出来的油渣,各个都喜欢,就花钱从邻居那儿买走了板油。
  李金凤对午饭也没啥要求,能暂时填肚子就成,不过那油渣,确实香,咬起来咔嚓,咔嚓的,很是酥脆。
  午饭吃完,她帮着洗碗,收拾厨房。
  做完这一切,又听到赵顺说:“金凤,今晚我去帮你拉那个八仙桌,桌子先放在我们家,你啥时候想要,就来拿,叔给你留着!”
  “谢谢叔,那我过几天再来!”
  第323章 打听舅舅的消息2(推荐票加更)
  “赵大哥,能向你打听个事儿不?”李金凤问。
  李金凤是想问问农山县的事儿,主要还是关于她舅舅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