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可这种珍贵的东西,城里人自己的都少了,如何舍得给乡下穷亲戚?
所以,李金凤给的肉票和糖票是真的解了燃眉之急。
李福满没有推脱,收了票。
又叮嘱李金凤和陆建国,“你们这一路,要注意安全。路上不要随便和人争吵,能够忍让的,就要学着忍让,再就是准备够路上的吃食。”
面对李福满的叮嘱,李金凤和陆建国齐齐点头。
十分认真的听取李福满的意见。
从李福满屋里出来,又去找张秀兰,等从张秀兰屋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想着两个人第二天还要赶车,早早的洗漱完睡觉。
直到第二天三四点多的时候,李金凤从炕上爬起来,开始做自己和陆建国带到江北的东西。
第804章 新家1
蒸上一锅热乎乎的馒头。
再做些路上吃的小食,卤肉啥的,也准备一大包。
乡下南瓜里头的南瓜子,炒上一小包。
再就是一点卤水花生。
李金凤从三点,忙到早上六点多。
因着是冬天,六点多天还没亮。
屋外,北风呼啸的吹着,像是冰刀一样。
李金凤忙这些,中途没有吵醒李家任何一个人。
快做完的时候,陆建国披着一件棉衣,从寒风凛冽的厨房外头推门而入。
“你咋起来了?这天儿太冷了,赶紧进屋去!”李金凤冲陆建国道。
陆建国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揉了揉李金凤的头发,“傻瓜,这话应该我来说,我是男人,不怕冷。你是女人,应该穿的好,穿的暖。”
李金凤闻言,回味了一下陆建国说的话。
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嘿嘿,咱不分那些,男女平等,女同志要保暖,男同志也是。”
别看李金凤起得早,但她穿的多啊。
空间里的保暖内衣,一个小羽绒服马夹,袜子都穿了三双棉袜。
因着是做饭,手套和围巾还没戴上。
有她这个装备,就算去寒冷的北方,也不怕冻成冰棍。
对于李金凤那套说辞,陆建国但笑不语。
这时候,李金凤拿了个蒸好的馒头给他,“尝尝味道。”
馒头是白面和黑面和在一起做的,再加了点荞麦粉。
所以颜色看起来不是很好,和眼下大伙儿吃的粗粮窝头颜色有些类似,但绝对不像粗粮窝头。
陆建国吃了一个,发现那馒头除了颜色不好看,味道却很好。
而且做得很蓬松,吃进嘴里,还有股回甜。
李金凤之所以将馒头做成这样,是为了掩人耳目。
眼下细粮哪哪儿都是稀缺,她和陆建国要是在火车上,大喇喇的拿白面馒头出来,保管被人盯上。
到时候不知道会惹出多少麻烦。
这种颜色不好的馒头一拿出来,只要不细看,是看不出来,他们的馒头蓬松,好吃的。
到时候,她再和陆建国唱个双簧,演个戏,装作馒头十分难吃的样子,大约七八天的路程,就不用担心被人惦记了。
至于卤肉啥的,倒也好解决,夜深人静,偷偷摸摸吃呗。
反正越低调越好。
陆建国吃了馒头,又吃了几片卤肉,一碟卤水花生,饱了。
李金凤挑了些出来,留给李家的人,剩下的,全打包好。
这个天气坐火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东西坏掉。
卤水花生用牛皮纸包好,卤肉也是。
馒头用干净的布包着,至于南瓜子,李金凤则放进了陆建国随身背的挎包里,方便自己在路上无聊的时候吃。
东西一样样的准备好。
李金凤这次要带的东西不算多,主要是衣服和陆建国送的聘礼。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她全扔进了空间,到时候在江北添置的物品一多了,陆建国应该不太会注意到。
总之,光是打包行李,李金凤就差不多绞尽了脑汁。
等她和陆建国将要带的行李全部打包好,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李家的人,陆陆续续都起来了。
第805章 新家2
李金凤留在李家的早饭,让李家的人,饱餐了一顿。
吃过饭,李大虎去生产队借牛车,由牛车运送两口大箱子,一个藤草箱,再就是用网兜装的一些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在李金凤眼底,不算多。
可在其他人眼睛里,多的不能再多了。
准备将东西装牛车的时候,碰上几个生产队的人,见到李金凤和陆建国要带走的东西,一个个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箱子和藤草箱里的东西他们看不见,可网兜里的搪瓷盆,毛巾啥的,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光是这些东西,就让人羡慕的了。
于是有人开始想,所谓的陆建国没有送聘礼,是不是忽悠外头人的。
若是一般人,有点聘礼,自然是越多人知道越好,毕竟有面子。
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东西太多,越少人知道越好。
也就是所谓的闷声发大财。
大伙儿看着李金凤和陆建国穿的厚实的棉大衣,脚上踏的真皮皮鞋,头顶戴的厚毡帽,脖子上各自都系了围巾。
应对寒风天气,装备这般齐全,愈发觉得,李金凤和陆建国属于后者。
只是,不管如何猜测,他们也不可能将李金凤和陆建国的箱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