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李金凤没去送陆建国,她就在厨房里坐了一会儿,直到听到汽车启动的声音渐行渐远,她才从厨房离开,回到房间。
……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七月。
这个时候,兰孜大队才收完麦子,一群人知青们累的够呛,普遍都比刚来的时候晒黑了不少。
李金凤肚子也越来越大,洪队长现在不让她去地里干活儿赚工分了,不仅如此,还严格控制李金凤在大队和其他大队教语录的时间。
陆建国放在他这儿的五十块钱,他到现在还没用,准备等李金凤生了孩子,用这给李金凤找个靠谱的人,照顾她月子。
毕竟一个女人,没有男人在身边,长辈们又都不在,还带着三个孩子,都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单靠一个人可不行。
刚收完麦子,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洪队长开始组织大伙儿种玉米,忙活了好一阵。
玉米刚种完,这个时候,大队第二批学生知青来了。
因为知青点早就建好了,洪队长也不怕来的人多,没有地方住。
这回来的知青,和上一批的知青不一样,棉絮、席子和蚊帐什么的,都是自己扛过来的,没有等着大队的人帮忙去领。
其中有一个,比大队的队员们看着还黑,那衣服包裹着鼓鼓的肌肉,瞧着就像是能干活儿的。
洪队长高兴的合不拢嘴,照例是拿出自家的粮食,请知青们吃第一顿饭。
这次来的知青是六个,三男三女,男同志和上一批的男知青们住一个屋子,女同志和女知青们住一个屋子。
赶上夏天活儿多,他们不能和第一批来的学生知青一样,休息那么久,明天一早上,不仅得跟着知青做饭,还得去干活儿。
贺新俨然成了九个知青里的小班长,负责安排知青们做饭,打扫的活儿。
晚上的时候,她将大家聚在一起,让大伙儿先来个自我介绍。
她最先开始,“我叫贺新,去年来这儿的知青,性格比较外向,也乐于帮助自己同志。”
她一开始,其他知青也开始介绍自己。
再是剩下六个新来的知青。
被洪队长看中,又黑又有肌肉的,最不怕生,也最先自我介绍,“我叫杨向民,来自南省,没错,就是你们知道的那个南省,伟大的领袖诞生的地方,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干活儿,有什么需要我的,尽管开口!”
说完,笑的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齿。
贺新鼓了鼓鼓掌,“欢迎杨知青。”
剩下五个知青,一个叫李振华,一个叫王建设,胡翠,夏梦,岳清。
第1989章 知青杨向民2(2更)
等新知青们做完自我介绍,又有人提议,要不干脆弄个小型的欢迎会,唱唱歌,跳跳舞什么的。
罗知青会口琴,拿出随身带的口琴给大伙儿吹了一曲《在bj的金山上》,一下子将气氛抬到了很高。
贺新会拉手风琴,可她来的时候没有带,那东西太重,太占地方了,所以只能唱歌,一首《m-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有m主席,有知青们,新来的这一批,瞬间就把找到了归属感。
杨向民冲大伙儿道:“我唱歌不好听,跳舞也不怎么好,不过我会翻跟斗,我给你们表演翻跟斗。”
在知青宿舍的院子里,杨向民一口气翻了十个跟头,还不带喘气儿的,一群知青羡慕他,羡慕的要死。
要知道,下乡别的不重要,就是体力重要。
像杨知青这样的,少说也能拿十个工分。
他一准是洪队长最喜欢的知青。
知青这边的欢迎回,弄到了晚上,想到一早上还要干活儿,大家也不敢再闹腾了。
女同志排队去临时搭建的浴室洗澡,男知青则去河边。
等到月明星稀,大伙儿才睡觉。
……
第二天一早上,是贺新和谢知青做早饭,杨向民他们围观。
其他老知青们,在做早上的锻炼,也不重,就是蹬蹬腿,拉拉筋什么的。
这段时间,跟着大队的人收麦子,种玉米,累的够呛,天天腰酸背痛的。
一到晚上,就跟死猪似得,躺在炕上,一个晚上都不翻面。
“贺知青,我们什么时候做饭?”
杨向民知道知青们做饭都是轮着来的,他肯定也逃不了,索性问清楚,自己也早早的有心理准备。
“我和谢知青是第一天,一共九个知青,轮完是四天半,第五天的晚餐是大伙儿一起做的。你们六个往后的三天,我贴了安排表了,你看看。”
贺新指着墙壁上,用面糊黏好的纸张,果然上面做了安排。
杨向民和李振华是最后一天,也就是过一个星期,才轮到他,不过第五天的晚饭,他也得帮忙,这样才公平。
“我帮你们烧火吧。”
杨向民瞧见站在灶膛口的贺新,热的满头大汗。
这个季节,哪怕是早上,天气也有些闷热,再靠近火源,更是让人受不了。
贺新摇头,“不用,我们分好任务了的。”
除了一个人做饭的邵知青,其他人做饭的时候,都不需要帮忙,都怕对方养成别人帮忙的习惯。
吃一亏可以,可次次吃亏,是谁都受不了。
贺新不肯让自己帮忙,杨向民也没有再坚持,就在旁边看着她和谢知青两个,将菜一个个炒好,再烀一圈三合面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