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李金凤听了这话,愈发的嘚瑟了。
  “对了,你那同学我们什么时候见?”李金凤忍不住问。
  “今天!”
  “啊?今天,这么快?”李金凤惊呆了。
  “快些见他们,剩下的时间,全是我们的!”陆建国开口。
  “说的也是!”
  陆建国的同学,和之前那些同学一样,都是十几二十年没有见过的。
  可他们的同学情是真的淳朴,只要一封电报,一个电话,大家就能够聚在一起。
  陆建国告诉李金凤,他同学是从政的,快四十的年纪,也是个小领导。
  不过人特别好。
  他们选择见面的地方是人民大饭店。
  这是前几年改的名字,很多商店和店铺都一样,改的名字也比较类似。
  李金凤和陆建国是晚上去的那儿,还提了些见面礼,都是李金凤在供销社买的点心。
  陆建国的同学叫孙有民,这是去饭店的路上,陆建国告诉李金凤的。
  等到见到真人,那人特别热情的上前冲陆建国伸出手,“老陆,可算是见到你了,之前就让你来上海,你不来,害我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陆建国冲他握了手,指着李金凤:“这是我妻子李金凤。”
  “李同志好!”
  “孙同志好!”
  “你们别客气,这顿饭只管放心敞开肚皮吃!对了老陆,你……还在原来的单位吗?”
  陆建国:“是!”
  “那……算了,我还是不问了!”孙有民觉得自己问出来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国-家秘密,索性就不问了。
  第2267章 大概是认亲之旅
  人民饭店虽然带了人民两个字,但饭店的规模不小,而且有点公务性质,在里面订饭,还得凭工作证。
  当然,饭菜的卖相和味道很不错。
  孙有民点的全是上海特色菜,偏甜口,哪怕是李金凤这种喜欢吃辛辣菜的,也被征服了。
  孙有民看着吃的正欢的李金凤,松了口气,“我听老陆说李同志是南方人,和领袖一个地方的,偏爱辛辣的食物,点菜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不会吃不惯,但现在我放心了!”
  李金凤笑了笑,“虽然有偏爱的,不过习惯了就好了,我在江北,也不是天天吃辣口的食物。”
  孙有民笑了,“说到习惯,就得说说我老婆的侄女,那姑娘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原本只吃大米饭的,如今去了几年西北,竟然也习惯了面食,据说还做了一手好手擀面,好吃的能让人咬掉舌头。”
  孙有民这么说,李金凤也想到了一个人——贺新。
  她就是上海人,当初去甘兰,她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做,特别是做饭这块儿,几乎可以说成是白痴。
  而且也吃不惯甘兰那边的面食,在她这里吃了一顿白米饭,幸福的都快哭出来了。
  后来她经常让贺新跟着自己学做饭,倒是将手擀面学的像模像样了。
  想到贺新,李金凤又忍不住想她和二毛的事儿。
  去年贺新给她寄了信,说是一切都好,二毛被江团长器重,至于她自己,不出意外,今年应该能够争取推荐入学的名额。
  李金凤脸上的笑容,过于灿烂,陆建国就不说了,他嘴角也翘了起来。
  孙有民忍不住问:“李同志似乎很高兴的样子,是想到什么事情吗?不知道能不能……”
  别看孙有民现在一本正经的样子,他其实也八卦的要死。
  眼前的人,其实在他看来,和小姑娘没多大区别。
  和他妻子那个侄女比起来,怕也不会输。
  因为看起来太年轻了,笑起来的时候,更年轻。
  老陆虽然看着比同龄人年轻,可小姑娘比起来,那差远了。
  李金凤:“其实,我是想到了一个小姑娘,和孙同志说的侄女一样,也是上海人,在西北当知青,一开始也不习惯面食,她在我家吃了一顿白米饭,差点哭出来。”
  孙有民听完,笑出了声,“你还别说,还真像!哈哈哈,小星那丫头就是那样的,发电报说第一次吃到大米饭,没出息的哭了出来。”
  “小星(新)?”李金凤愣了一下。
  孙有民:“是啊!我老婆姓贺,侄女叫贺星,她老爹叫贺鹏!”
  李金凤看向陆建国,笑的更开心了,“建国哥,你说……这算不算缘分?”
  陆建国:“算!”
  李金凤:“看来,这一次上海之行,成了认亲之旅!”
  一旁的孙有民一头雾水,“老陆,李同志,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我怎么什么也听不懂?”
  李金凤看向孙有民:“孙同志,我们两家人,大概还能攀上一点点亲戚关系。”
  虽然她和杨二毛没有血缘关系,可在李金凤看来,在杨大军和周巧看来,他们之间,实际上比血缘关系的亲人更亲。
  第2268章 大概是认亲之旅2
  当然,前提是孙有民真的是贺新的姑父。
  “啊?怎么说?”孙有民道。
  说完,他想了想,大着胆子问:“李同志刚刚好像提到那位做知青的女同志去你家吃过饭,是你哪里的家?江北?不对,应该不是江北。
  江北能买到大白米,倒是西北那边,因为天气和习惯,家家户户都是吃麦子,吃小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大白米是什么,更别说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