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干脆分情况来。
  聂云秀的做成裙子。
  男孩子的做成外套。
  五月份穿正好。
  中间还有时间给美美也做些衣裙,上次团团给她买的红裙子,她很喜欢,往后等天气一暖和,李金凤都要给美美穿上好看的裙子,戴上好看的首饰,不能让她一直羡慕别人。
  元宵节那天,大家还是聚在一起吃饭。
  这回张秀兰去了张家,沈辉没去,他上班去了。
  他不在,张秀兰表现的很自然,和陆家的人交谈,和陆老爷子聊聊李福满的事儿。
  两个老人家,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陆老爷子没办法坐长途,李福满年纪大了,也不大愿意走动了。
  只愿意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但是两个人的感情依旧,陆老爷子听得李福满的事儿,会哈哈大笑。
  也会说些自己平时做的事儿,让张秀兰回头告诉李福满。
  两个老人家,就用这种方式交流着,知道对方过得好,那就罢了!
  第2610章 入学1
  团团他们,是元宵节后入学,也就是三月初。
  大安和小武,以及聂云秀,三个虽不是一个学校,但巧合的是,开学在同一天。
  开学前一天,聂云秀才过来,是大安去火车站接的人。
  放好行李,安排好住的地方,几个人结伴去供销社买生活用品。
  去供销社之前,他们去了一趟李金凤那儿。
  结果什么漱口杯,牙刷,毛巾,茶缸,暖水壶,还有桶和盆儿,李金凤全给拿了出来,一人一套。
  “全给你们的,应该没有什么缺的了!我打听过了,你们上学不要钱,学校每个月会给你们生活补助,二十到三十不等。”
  这个年代念大学是真的好,不但不收一分钱,学校还会负责生活费。
  可以说,从考上大学那一刻开始,就真的什么都不用自己花钱了。
  大安一脸懵,“姐姐,你是不是把供销社给搬过来了?”
  不然怎么东西,准备的这么齐全。
  给他们准备,小九和团团肯定也有。
  李金凤:“没呢,攒了好些年!就这个茶缸,我十年前买的,还有这条毛巾,好几年前,和团团爸爸去上海的时候买的,这里还有他们上海毛巾二厂的标志呢!”
  李金凤是真的攒了不少东西。
  等过个十几二十年,这些东西都没了,她就算去开个六七八九十年代的主题餐厅,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她的东西,妥妥的都是这些年代独有的。
  李金凤这么说,聂云秀他们拿起毛巾看了看,还真是上海毛巾二厂出来的东西。
  “还是咱们工人同志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好,这么多年了,还跟新的一样!”小武叹了一句。
  李金凤干笑两声。
  东西质量肯定好,可十几年没有一点变化,也没有多大的可能。
  除了她那能让时间静止的空间。
  “不说这些了,姐姐,小九和团团报名注册的时候,我们先送他们过去,再去自己的学校。”大安道。
  “好啊,我给你们拍照片!”李金凤道。
  自从得了马克送的相机,李金凤一有重要的事儿,必定得背着相机。
  哪怕只是简单的记录,也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更何况,她拍的每张照片,都富有时代特色。
  往后每一张,都是回忆。
  李金凤准备等孩子们开学,就将关教授那个工作给辞了。
  现在都是78年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允许个体户做买卖。
  李金凤得要些时间做准备。
  她等了这么多年,家庭圆满了,现在就剩下事业这块儿,值得她努力去发掘。
  之前想拼事业,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机会。
  现在机会马上就要来了,李金凤还有些小小紧张。
  大安几个,也不知道她心底的想法,见她心情不错,也开始期待开学的事儿。
  开学不仅仅学知识,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朋友。
  从前他们因着自己的身份,也不敢放开了心,去交朋友,现在进了校园,也是该弥补从前的遗憾了。
  “就是不知道,师父他们如何了!”小武突然说了一句。
  第2611章 入学2
  大安和小武两个来首都念书,这一念便是四年。
  虽说毕业后,工作会再分配,但如果有的选,他们倒是想回到之前工作的地方。
  小武想回钢铁厂,大安想跟着王国富。
  那几年,其他知青下乡种地,他们却得了机会,跟着最好的师父学习。
  如今经验有了,就差理论知识了。
  “你们有时间,给他们去个电话!”李金凤道。
  说起来,她也要给吴教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明明说好了的,今年就过来养老的。
  “那待会儿我们就去邮局!”大安道。
  “不用去邮局,家里有电话呢!”
  苗红前段时间去邮局装电话,去之前,问了李金凤,要不要一起装了。
  李金凤虽然在这边住的不多,但电话这东西,往后会越来越普及,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她倒不如跟着一起装了,早早的了事儿。
  大安和小武两个也不扭捏。
  电话拨了过去,王国富很快接了电话。
  大安考上首都工学院,王国富觉得很有面子,在他待的几个国营厂,都好好宣传了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