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甚至于粮食,李金凤昨夜也从空间取了一下,放进了米缸。
  她带的行李多,说是从首都带过来的大米,也没有人会怀疑。
  更何况,不熟悉的人,哪里有机会去看她家的米缸。
  “爷爷,我那儿离这儿也不远,我妈有事没事,都可以过来看看你和奶奶。另外那边是砖瓦房,遮风挡雨能力不差,您要是愿意,也可以过去住,那边也是你和奶奶的家。”
  李金凤当初建那房子,完完全全就是为了找个理由,好将李德三的金砖运出来。
  实际上,她一年能住上一年,就算不错的了。
  就算将房子给了李家的人,也无所谓。
  李福满摆了摆手,“我不能走!我走了,那畜生一准要回来的。秀兰你既然觉得住到那边合适,那这样,正好大虎和大禾都在,搬东西这事儿,就交给这两个小子,也省的你自己要累得跑。”
  张秀兰点头,“好!”
  “也不用那么麻烦,我开拖拉机一趟就送过去了!”李大禾道。
  同样是收拾行李搬家。
  李秋收和蒋小琴两个,冷冷清清,无一人问津。
  到张秀兰这里,情况恰恰相反。
  儿媳妇赵美霞抢着帮忙收拾,恨不得将李家的东西,全部送给张秀兰。
  李大禾和李大虎两个,一直护送到李金凤的新家。
  完了之后,还在李金凤的新家坐了一下午。
  整个大队都知道李秋收和张秀兰离婚,立马勾搭上蒋小琴的事儿。
  没人待见他们两个,就连李秋收和蒋小琴中午饿得不行,去旁边的邻居家里借铁锅熬粥,人家也不借。
  从前那些见到李秋收愿意打招呼的,现在一个两个的,都没有好脸色给他。
  借了半个大队,甭管李秋收怎么开口,人家都是不借。
  最后没法子了,借到了大队长赵中兴家里。
  赵中兴自然不愿意借锅给李秋收,就让他去大队另外一个知青点。
  知青们都是些进步青年,对李秋收的事儿,比其他队员们更加的深恶痛绝。
  第2690章 小宝要结婚2
  有几个知青更是指着李秋收的鼻子骂他忘恩负义,骂他思想陈旧,不安分过日子。
  不过骂归骂,他们也没有办法拒绝李秋收借锅的事儿,毕竟他们都是知青,知青点给他们住,但并不属于他们。
  他们迟早都是要离开这里的,李秋收又是本村人,没必要闹的太僵。
  当然,就这么白白的借,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买铁锅的工业券是我们这些知青一点点凑起来的,虽说不少老知青现在离开了,但他们离开的时候,也有交代过,让我们好好保护好铁锅。你来借可以,但是只能在我们这边做,木柴什么的,不能用我们的,你们得自己去山里捡!”
  人在屋檐,不得不低头。
  等李秋收捡了木柴回知青点,都下午了。
  急急忙忙烧好饭,也到了晚饭时间。
  ……
  另一边,李金凤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晚饭就不去李家吃了。
  将李老爷子他们请过来,晚饭在新家吃,就算是搬新家之后,第一次在里面做饭。
  晚饭前,李金凤、陆建国跟小宝三个人,单独去了一趟张奶奶那儿。
  这两天李家的事儿,比较乱。
  李金凤没让陆建国掺和,就让他带着两个孩子团团和美美两个在家里看看书,打发时间。
  如今张秀兰和李秋收两个婚都离了,也不担心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李金凤让小九带团团、美美出去走走。
  他们则办他们要办的正事儿。
  给张奶奶磕了头,上了香,小宝告诉李金凤一件事儿。
  “金凤姐姐,我想和小舒先结婚,然后再回首都。这样,她就能用孙媳妇的身份,拜祭奶奶!”
  “好是好,可时间这么短,准备上,可能没有那么充足!而且你们以后不在这里安家,很多东西,都没办法置办齐全!”
  最简单的,什么喜床、喜被这些,都没有办法准备。
  就算准备,也顶多只能准备一套。
  两套没办法带到首都。
  李金凤说的小宝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目前情况特殊,他也只能一切从简了。
  “我问过小舒的意见了,她觉得这里无所谓,回首都办一个好一点的就行了!她也想以不同的身份,见见奶奶。”
  也正因为如此,到目前为止,小宝祭拜张奶奶,简舒都没有过来。
  “好吧,既然你们两个都没有意见,那我这个做姐姐的,也只有支持了!这样吧,我从现在开始帮忙准备,具体准备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和你保证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李金凤还是将这件事重视起来了。
  从拜祭的地方离开之后,李金凤和陆建国两个和小宝分开走。
  小宝去找简舒,李金凤则和陆建国商量小宝婚礼的事儿。
  “小宝真真正正给我诠释了什么叫做措手不及!”李金凤一脸无奈的看向陆建国。
  “确实有点着急!不过也能理解。”
  张奶奶死了这么多年,小宝没回来过。
  从前他要什么没什么,怕被张奶奶看到他狼狈的样子伤心落泪。
  如今小宝名誉、地位,甚至于钱财都有了,也敢回来看张奶奶了,可到底是天人相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