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接电话的不是沈玉兰,听声音,是个年轻的女同志。
李金凤提出要找市里纺织厂过来出差的职工沈玉兰,然后告诉她自己的名字。
那边说会联系沈玉兰,让她留个电话。
李金凤留了电话,差不多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才接到沈玉兰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沈玉兰熟悉的声音,就在李金凤耳畔响起,“金凤,是你吗?”
“婶婶,是我!”
“你是不是在省城?”沈玉兰问。
“没错,婶婶,我找你有些事情,你晚上方便吗?我们一起吃个晚饭?”李金凤问。
“当然方便,当然方便!你告诉我地址,我去找你……”
“我去接您吧,您在哪里出差?”
沈玉兰告诉李金凤,她在第一棉纺织厂。
第一棉纺织厂离李金凤也不算远。
正好吴教授的自行车还在,她可以去拿自行车,然后骑自行车去。
“我知道地方,我去接您!”
挂断电话,李金凤和周巧说了一声,她要去接人的事儿。
晚饭还是在周巧这儿解决,她要谈的事儿,也算是商业秘密,越少人知道越好。
周巧知道她肯定有事儿,什么也不问,只告诉她,晚饭她会好好做,让她不要担心。
李金凤取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去第一棉纺厂。
她去的早,离下班还有一会儿。
一直等到纺织厂下班,一群穿着制服的女工从里面走出来。
沈玉兰出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但是她在人群中,一眼就瞧见了李金凤。
她穿着一件杏色的外套,脖子上围了一个红色的围巾,头发披散着,站在自行车旁边。
“金凤,这儿……”沈玉兰冲李金凤打招呼。
带到沈玉兰走到面前,李金凤取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系在沈玉兰脖子上,又拍了拍后座,“婶婶,上来,我带你转一圈省城,再买点熟食,回家吃饭!”
沈玉兰虽然年纪不轻了,可胆子也不小。
李金凤让她坐后座,她就坐了。
自行车一开动,她竟然还哼起了歌儿。
这一刻,两个人都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
李金凤买了两斤卤熟了的猪头肉和猪耳尖,又买了几瓶汽水,载着沈玉兰回到周巧那儿。
两个人还没见过面。
但是李金凤一做介绍,周巧和沈玉兰很快就熟悉了。
周巧做饭的时候,李金凤就和沈玉兰商量起了正事儿。
她问:“婶婶,你们纺织厂的效益,是不是不大好?”
沈玉兰叹了口气,“我这回就是为这事儿,来出差的。本来吧,我这一把年纪了,怎么也轮不到我的,可是……可是也实在没有办法了。
厂里压了不少棉布,可是现在卖的好的,就只有的确良府绸,纱卡都没什么人要。
各个棉纺厂就想通过促销活动,出售积压的产品,都弄到不要布票的地步了,可还是卖不出去!”
第2942章 做一笔大生意1
棉布积压要搞促销的事儿,李金凤知道。
她实话和沈玉兰说:“婶婶,我也不瞒着你,我就是听说了这件事,所以才打电话找你的。”
“找我?”
“恩!”李金凤点头,“我其实,是想和您……不对,是和几个纺织厂,谈一个生意。
那些积压的白色的棉布,市价是卖一块二,不要布票对吧?”
“是的!”沈玉兰肯定的点头。
省里各个供销社的布,都是他们供应的。
价格都是一样,但是品质上,有区别。
大厂子因为机器和工人的关系,通常产出来的棉布质量比较好,小厂子质量稍稍次一些,但也不会太差,太差的是瑕疵品,在送到供销社之前,就会被处理掉!
“婶婶,我想将各个纺织厂里积压的白色棉布,买一些到手上,然后转卖出去!”李金凤道。
“这可行倒是可行,可你要亏本啊!市面上,根本就不要白色棉布,蓝色和红色的棉布还好一些,不过销量也比不上现在风头正盛的确良。”
李金凤:“亏本倒不至于,市面上白色棉布没人买,就是因为样式太寡淡,我准备将白色棉布送去印染厂,重新染色,重新印花。虽然要花一笔钱,但是重造之后,我敢保证,三块一米,都有人抢着买!”
李金凤当初靠卖收音机,赚了十五万。
这十五万,她一直没有用,这一次这,笔钱,她准备全部拿出来做投资。
十五万,如果只是按市价,就能拿十二万米布。
除掉染色和印花的成本,她怎么也能赚一倍的钱。
沈玉兰一开始没说话,她在努力消化李金凤说的话。
过了许久,沈玉兰道:“你这也算是帮了我们这些个纺织厂一把,你要是想做这个买卖,我帮你去谈。
正好现在我们开会,商量的就是怎么出这些存货的事儿。另外,我再帮你问问,能不能将价格再压一压!”
其实一块二,已经算是最低价了。
七毛钱一尺的棉布,算是比较正常的。
可是市面上需要少,没人买,意味着没办法回本。
工人们都等着这些钱发工资,拿奖金,总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李金凤要是买的多,沈玉兰觉得自己还能讲讲价,哪怕讲五分钱,积少成多,也是能省下不少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