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章

  供销社扯布,赶上搞促销,都不要布票了。
  这在从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不要布票,意味着市场上的布料有多,不过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这个事儿,只以为是赶上过年过节,供销社和纺织厂联合放的福利,回馈市民。
  李金凤跟着陆老爷子一起招待陆家的亲戚。
  往年,李金凤就是帮着端茶倒水,和家里亲戚基本不会聊太多话,但是今年陆老爷子竟然特意将李金凤介绍给了亲戚们。
  这在陆家人眼中,等于告诉他们,李金凤将来是要做当家主母的,等老爷子过身了,这陆家当家的,便是李金凤。
  有眼力劲儿的,直接就开始巴结李金凤了。
  “金凤,你说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本事,老爷子很器重你呢!”
  通常这种时候,李金凤都是报以礼貌的微笑,“本事谈不上,我就是跟着老爷子学点边角料,远不及老爷子。”
  陆老爷子在陆家这一脉人里,就是标榜。
  前些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联系少了,过年过节,都不串门子了。
  差不多是恢复高考后,陆家一大家族的人,才和从前一样,逢年来老爷子这儿瞅瞅,送些东西,吃个饭。
  像这种主动巴结李金凤的还不在少数,不过李金凤态度都很谦卑,对大家也礼貌。
  大家对她这个未来的当家人,也算是有了了解,不会担心往后和陆家的关系,就这么断了。
  午饭吃完了,陆家才慢慢变得清净。
  陆老爷子累了一上午了,要去休息,李金凤也是松了口气。
  孩子们吃完午饭,就出去溜达了,不到晚饭不会回来。
  李金凤在客厅里看书,有人敲门,一出去,就瞧见苗红和齐玉兰。
  两个人手上都提着上门拜年的礼物。
  见到李金凤,苗红笑的一脸灿烂,“我就知道,你今年过年,肯定又在老爷子这儿。”
  李金凤住的四合院,说热闹,算不得热闹。
  都是些科研人员的家属,基本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也不怎么来往。
  但李金凤和苗红她们不一样,算上冯大春,她们三个,可是有革命友谊的。
  只要她们三个聚在一起,就是四合院那边,也得增加不少生机。
  李金凤将人迎了进来。
  齐玉兰第一件事,就是问圆圆,“怎么没瞧见圆圆?”
  “他出去玩儿了,晚上吃饭才回来。”李金凤道。
  “是得好好玩一会儿,我爸说,今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国外的德里市举行亚运会,他作为乒乓小将,会去参加比赛。”
  第2982章 买四合院2
  圆圆不是第一次去印度了,上回带回了那边的神油——跌打药酒。
  李金凤怕他这回又带什么奇怪的东西回来,齐玉兰一提他去比赛的事儿,李金凤就在心底悄悄记下了一笔,晚上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儿砸,绝对不能买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特别是神油一类的,绝对禁止。
  李金凤给苗红和齐玉兰两个倒了茶,三个人面对面坐着。
  家里还有其他亲戚,不过都不在客厅。
  要不出去晒太阳了,要不就是在老爷子的书房下棋。
  比如吴教授和李金凤的公爹,还有她小姑父三个人。
  苗红坐在沙发上,然后又试一试半躺着,屋子里有暖气,又暖和,空间又大,很是舒服。
  苗红感叹一句,“我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你总喜欢来这边住了,又大又宽敞!”
  陆老爷子的院子,是独栋院,又是二层楼样式的,住着自然舒服。
  不过四合院,李金凤也很喜欢,很大,很宽敞。
  “咱们四合院其实也挺好的,要是喜欢再大一点的,人少一点的,就自己租个大的四合院!”李金凤道。
  “租什么,我和老夏想买一个独栋院子,就我们两个人过去住!他不是现在退到二线了嘛,寒暑假都放假,每天就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课,甭提多轻松。
  我也快退休了,我们现在就在打算,买个独栋院,到时候和大春学学怎么种菜,怎么养花,陶冶心性。
  你是不知道,她现在又在四合院的空地上种菜了,从前你那块地,她也一并用上了,去年冬天,她可是每家每户都送了大白菜,大院里的那些家属,不知道多高兴!”
  提到冯大春,苗红眼底,满满的都是羡慕。
  想想从前,也是觉得神奇。
  冯大春刚去四合院的时候,天天穿个花棉袄,加上声音又不符合苗红她们那种轻声细语的审美,所以没少被苗红她们叫乡下人,公鸭嗓。
  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么不相容的,也成了好朋友。
  苗红竟然也觉得自己种花种菜,是件特别好的事儿。
  李金凤唏嘘的同时,冲苗红道:“嫂子要是有合适的独栋院,帮我也看一套,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大!”
  “老陆也想退到二线?”苗红第一反应,就是陆建国要和自己老公夏卫东一样,到哪个大学教书了。
  李金凤摇头,“没呢,他估计还早。”
  陆建国也才四十多,作为科研人员,正是发光发热的好时候,加上八九十年代,确实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关口。
  陆建国没那么容易退下来。
  “那你急着买院子?”苗红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