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们年收入竟然将近万两黄金,还是不用交税的,啧!怪不得总有几个皇帝喜欢灭佛,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皇帝眼中闪过一抹冷冽,垂下眼皮,缓慢的转着佛珠,满是沉思。
  【哼哼!果然世家权贵富得流油,大启受灾,也没看到你们一个个捐这么多的,白撒钱倒是撒的这么积极。】
  【果然我佛只渡有元人。】
  皇帝冷冷的扫了大臣们一眼。
  大臣们额头冒冷汗,脊背绷紧。
  太后满脸讽刺,妹妹走丢,顾郎上了战场,她操持家业,还努力留些香油钱月月不忘去佛前祈祷,不忘向善。
  结果最终还是家破人亡,反倒是心狠起来,拉着大启陪葬,有人拯救。
  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真是可笑。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财产都是他们自己的,捐不捐的不是他们的义务。
  要是真的发生灾祸,捐钱能捐肯定捐,但是若是朝廷不作为,指望着我们这些牛马一个季节捐一次,算了!还是把我卖了得了。】
  【唉~我们这些牛马指望不上,那些富得流油的世家权贵更指望不上了,白给家产给皇帝增名,谁舍得。】
  皇帝不着痕迹的瞥了大臣们一眼,心里有些赞同她说的,都是利己的老狐狸,怎么愿意白白为他增名。
  【那些喜欢给流民施粥博得名声,不管是目的是为了什么,但是流民得利了,百姓得好处了,名声什么的,他们该得的,他们就是善。】
  大臣们在心中使劲点头,没错,他们他愿意捐钱是他们向善,强迫他们为这些庶民捐钱,还没有名声什么的,可不是他们的义务。
  最重要的是要是捐太多了,陛下尝到甜头了,事事要他们捐,他们再厚的家底也耐不住这样造。
  原本为了名声好听施粥他们肯定会去施粥的,不掺假,何必再额外捐钱。
  【陛下应该好好参考一下,转换思路,让他们心甘情愿且欢欢喜喜的捐款,嘿嘿。】
  皇帝若有所思的垂下眼眸,心思流转。
  大臣们后背一凉,心里有不好的预感。
  【当皇帝好难啊!】
  【处处都要平衡。平衡中央与地方,平衡皇权与朝臣,平衡国家思想与信仰……】
  【信佛其实也没什么,只要陛下用好佛教信仰,像每个朝代变一变的儒学一般,用来当维护皇权的工具也不错。】
  【我文韬武略,英明神武的陛下辛苦了。】
  维护皇权的工具的工具吗?皇帝若有所思。
  皇帝为了压制心中的戾气去过寺庙呆过一段时间,也听过高僧讲佛,对佛家思想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里面的内容确实没有什么与朝廷有害的,有助于教化万民,虽然知道寺庙收了很多香油钱,不用纳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只是没想到寺庙竟然在某种意义上与世家一般,瓜分朝廷的利益,瓜分他陆启天下的利益。
  该如何用佛教,他确实要好好想想了。
  【当僧人,当道士这么吃香的吗?】
  【哈哈哈哈哈!虽然我很感动他们的姐弟情,但是我还是好想笑啊。】
  【当朝太傅啊!可是一品的官员,真的这么清贫吗?叫我瞅瞅。】
  被点到的太傅以及太傅的女儿宜妃,一点也不怵,腰背挺的直直的。
  大臣们神色各异的看了几眼太傅,他们对太傅府有些了解,知道太傅确实很清廉,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表里不一的人,他们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第41章 太傅大公子,在世月老啊
  【哇偶!太傅居然真的这么清贫,大启的俸禄也不低啊,好歹是两朝元老,怎么做到的!】
  众人侧目,没想到太傅是真的。
  随即心里止不住的羡慕,这下子太傅要狠狠在陛下面前露脸了,陛下定会重用他的。
  太傅脸色严肃,一身正气,丝毫不为在陛下前被人夸赞清廉的高兴,为官者本应如此,有何可夸赞自豪。
  【呜~狠狠共情了,房奴伤不起,住的房子是租的,还是最普通的四室民屋,每月还要2000钱,1年还要24两。
  勉强一家子能住的下,两个儿子挤在一间房中,已经及冠了,还没娶妻,虽然宜妃进宫了,但女儿的闺房也不方便让儿子住,更别说还是妃子。】
  【太傅从小丧父,靠着寡母拉扯大,还供他读书,为他娶亲,如今年纪大了,病痛缠身,
  太傅夫人生了三个孩子,身体也不怎么好,需要喝药,两个人药材花费占大头,
  而且太傅虽然只有三个孩子,但是教育什么的也不能少,也要花费不少银子。】
  寒门的官员感同身受,太傅这等凌然傲骨之人是他们的榜样,
  但是现实却是绝大部分人若是不选择一派投靠,前途无望,没有能力如太傅这般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这等高位。
  出身世家的官员们对太傅也十分敬畏,即使是政敌也说不出什么抹黑的话,太傅值得敬畏。
  【太傅两位公子好有想法啊,眼光也是格外的犀利,知道怎么来钱快还不犯法,
  只是只敢偷偷补贴家里,花着大价钱买上好的药养着祖母和母亲,要不然凭着太傅的俸禄不太够,但不敢给太傅说。】
  【哈哈哈哈哈!瞧给孩子吓成什么样了,不知道太傅在他孩子眼中是个什么形象,家里除过太傅都知道,好友爱的家庭氛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