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这个事情很重要,下朝后,苏谨言刚和陛下来到御书房,便暗戳戳说了这件事。
陛下当然直接同意了。
苏谨言也没觉得有什么,同意才正常,不同意才奇怪。
毕竟是先撩者贱,被大启打回去才俯首称臣的。
有源源不断的金子也是不够弥补的。
让他们忙一点也好,省得看着大启流口水,骚扰大启。
陛下便直接下了个圣旨,封藤原氏一个虚衔,然后让附近驻扎的军队动动嘴的站在他一边。
原本颓势的藤原氏政权因为这,忽然支楞了起来。
武士集团虽然知道大启的险恶用心,但是他们能怎么样呢,不能怎么样,已经交过手了,但是不行。
而且,也因为他们暗地里偷偷出手,他们也害怕是不是大启发现了什么。
最近便安静下来了,对耀武扬威,发展自己的藤原氏政权容忍了下来。
只等大启什么时候手忙脚乱,忘了他们的时候再来。
已经注定没落了的,如今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一方得利益,另一方必定受损,陡然起势的藤原氏可不得大肆壮大自己。
利益利益受损的武士集团,也没有空关注大启了。
看到如今小本子们大事没有,小矛盾不断,反正是消停不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苏谨言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然后,这件事便告一段落了。
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大启与金人的战争。
金人已经蓄力到如今,可不是好对付的。
要不然顾清衍不会和他们对峙拉扯,互相想办法消耗他们。
看着他们健壮的身体,苏谨言感觉很可惜。
【可惜了!这么一个种地的好体格,是敌人,还是不能放过的敌人,要不然种地多好。】
正在处理政务的陛下听到后,顿了一下,颔首。
种地啊!
他心里也是有些意动的。
这些蛮夷别的不说,体格的确是魁梧非常,力气大,确实很适合种地,更别说他们更是适应那个气候。
不过,这些大将们,是不可能了 。
但是其他人还是有点希望。
毕竟每次战争,跑掉的也只是上层权贵还有将士。
小部落还是留了下来。
而且……
陛下垂下眼眸,遮住眼底的一缕精光。
提笔在一旁的空白纸上下了一行字。
第406章 治理北方
金人的势力是不错,但是大启也不弱。
比起别人,大启军队的后勤,如今最是充足,最是不怕耗。
入了冬天,大雪与寒冬,对战事是有些影响。
平常一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大启的士兵,蛮夷毕竟世世代代居住,早已经习惯的。
这一年的东西的寒冷,同样是影响了,
但是出奇的是影响的并不是大启,而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金人。
大启的军队已经不是以往的那样被打压,后勤有保障。
再加上如今新发现的燃烧时间更长的煤,以及更是保暖的棉衣。
而金人再是习惯了,终究也是肉体凡胎,没有充足的物资保证。
饥寒交迫下,终是露出颓势。
他们也如残存的辽国人一样跑掉了。
夏国在陛下授意下,也不再拉扯,棉花收集好后,彻底打败了他们,残存的也跑掉了。
终于,丢失的北方再次成为汉人的地盘。
当然还有其他部落,不过,他们并没有不长眼的来找茬。
大启如今已经新得了这么多的土地,需要时间治理安排。
贪多嚼不烂,这些土地若是不能成为助力,拥有过多,只能成为拖累。
重开丝绸之路势在必行。
陛下如今需要大臣们,对于世家的鬼鬼祟祟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们自然也是知道的,特别是谢家出身的,更是积极。
苏谨言听着大臣们激烈的讨论着。
【说这么多,设立州府势在必行,
重要的还是如何治理,如何让这些游牧民族的遗民,从心底里认可大启,
彻底融入大启。
不会过个几百年之后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游牧民族政权,
再次出现与汉人斗争的情况。】
陛下和大臣们也想啊,但是那里是辽阔的草原,水草丰茂最是适合放牧。
以土地困住他们是不可能的,而大启人也习惯不了他们的生活。
开垦种地,不是没有想过,东北虽然气候寒冷,但是有水源河流,有这条件。
但中部,西部的草原可是不行,雨水少,河流稀少,还容易断流,
一但开垦成田地,有没有收成暂且不说,绝对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好好的草原说不定会成为沙漠。
那这绝对会遭到蛮夷的抵抗。
所以,他们也很愁,也很无奈。
苏谨言当然也是知道的。
她摩挲着下巴思索。
【草原不能轻易破坏,但是水源充足的旁边的平原,配上这气候可是绝佳的种植地方。
葡萄,哈密瓜等水果可是最是品质好,一般地方比不上的。】
忽然,她想到了什么,坏笑了一下。
【嘿嘿~】
【有了,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