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晏殊伸手接了碗,出了一身汗现在也觉得口渴,就趁热把一碗红糖水喝了个精光。
把空碗递给柳文娘,晏殊笑道:“我已经好多了,床边真不用人整夜守着,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咱们家这几日还有很多活要忙,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见晏殊精神好了不少,晏二生、柳文娘这才放心离开,晏殊顺势也把江辞赶回去睡觉。
等三人都离开后,她自己简单擦了擦身子,换了一身干净的里衣就躺下继续睡觉了。
——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这场风寒整整折腾了三天才逐渐好转。
原本第二日答应帮齐天磊看病的,因晏殊突然生病的缘故,她让晏武去齐家打了声招呼,就说晚几日再过去。
结果齐老太太当晚就带着齐天翊来家中探望,二人来时手里还拎着不少东西。
齐老太太手里挎着一个竹条编制的篮子,里面放着一条四五斤的猪肉,三十多颗鸡蛋、一些过年吃的干货、糖果、点心之类,不小的篮子里装的满满当当。
齐天翊手里拎着两只老母鸡和两匹细棉的布匹。
这些东西加起来最少也要四五两银子了,就齐家如今的条件,买这么多东西怕是把家底都掏空了。
晏家人了解齐家的情况,自是不肯收下这么贵重的礼品,可齐老太太说什么都不肯再将东西拿回去,一番你来我往的推拒后,齐老太太索性拉起齐天翊的衣袖就匆匆走了。
柳文娘有些犯难。
“这次齐家送来这么多东西肯定花了不少银子,咱说什么也不能收。”
晏殊的想法和柳文娘一样,这些东西应该是昨天齐天翊和齐天远下山去采买回来的,本以为是买的年货,却不想是买来送她的。
沉思一阵儿,晏殊道:“齐婶子和齐小哥既然不肯收,咱们若将这些东西再送回去着实显得难看了些,不如咱们也准备一份新年回礼?”
柳文娘想了想的确是这个道理。
“这个办法好,不过咱们要送些啥呢?”
“不着急,我再想一想吧。”
距离过年还有几日,给齐家送回礼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
下午送家具的人到了,晏殊屋内增添了一组衣厢、一组妆奁,空荡荡的房间总算有了两件像样的家具。
一转眼就到了大年二十九,半坡村的村民们第一次在异乡过新年,这些破旧的房屋经过几日的修缮已经像一个家的样子了。
今日是家家户户张贴对联的日子,江辞一早就写好了几幅对联和福字,晏殊则拿剪刀剪了些窗花。
上大学那会儿,她在学校曾加入了传统文化兴趣社,其中就有剪纸这一项。
忙活了一个上午,晏殊剪了不少漂亮的窗花,《百花齐放》、《福娃送寿》、《白蝶恋花图》、《鱼儿扑莲》等等,栩栩如生的剪纸在晏殊的手下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
柳文娘爱不释手的拿在手里看了又看。
梅婶子来家里串门,看到晏殊的剪纸也是连连夸赞,还央求晏殊现场教学。
晏二生带着晏家三兄弟一起把江辞写好的对联、福字贴在几个屋门和大门上,将晏殊剪的窗花贴在新换的窗纸上,院子里的一棵桃树上还挂了几盏红色小灯笼,整个院子逐渐有了新年的气氛。
附近不少邻居看到晏二生家的对联,纷纷上门来求江辞帮忙写一幅。
江辞今日的心情不错,整个上午都在帮村民们写对子。
上午贴对子、贴福字,中午吃热腾腾的饺子。
到了下午开始炸肉丸子、炸红糖糍粑,炸春卷等等,还蒸了糯米红枣年糕,豆沙包、大肉包、梅菜扣肉之类。
一家人忙乎到傍晚,总算把过年吃的美食都做好了。
等放到温凉以后,晏殊用黄油纸各包好一份装入齐家送礼的那个竹篮子里,又放了一兜花生、一兜红枣、一兜从空间里炒好的瓜子和烘干的葡萄干。
虽然都是些小东西,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着实不便宜。
这些备好之后,她又从空间里捞出几条又肥又大的鲈鱼,二十枚腌制好的鸭蛋和自己腌制的辣椒酱、泡菜各一罐。
这些东西加起来装了满满一箩筐。
准备好回礼后,晏殊喊来柳文娘:“娘,咱们去齐家一趟吧。”
第369章 活下去
傍晚时分,天色刚刚暗下去。
柳文娘带着晏武、晏殊兄妹一起来到齐家。
“齐嫂子在家吗?”
听到门口有人喊,正在灶房忙活的齐老太太急忙迎了出来。
看到来人后,她顿时满脸笑意的迎了上去。
“在家在家,白日里我还和老三说,让他抽空去看看晏姑娘病情好些了没有呢,如今看这气色比前几日好多了。”
晏殊笑道:“劳烦齐婶子担心我,已经好多了。”
“这几日倒是出了太阳,就是这天气是比前阵子还冷呢,出门还是要多穿一些衣裳,走,咱快进屋说。”
齐老太太热情的邀请柳文娘、晏殊、晏武进了堂屋。
等他们进屋后,齐老太太忙吩咐齐巧兰去烧一壶热茶送过来。
小姑娘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转身跑去了灶房里。
与此同时,李翠菊不时探头探脑的朝堂屋里张望,她刚刚可看到了,那柳氏挎着的篮子是自家的,晏武还背着一个大箩筐,难不成是给他们家送东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