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没点灯,只有木柴燃烧的火苗。
  两老坐在火盆边上,老得厉害,瘦,脸看着只有以前一半大。
  光线摇晃不亮,张老婆子手里拿着针线给鞋面缝鞋底,眯着眼,顶针穿过厚鞋垫时显得吃力。
  张老汉一只脚在试刚缝好的鞋。
  鞋面是旧的,但是洗干净了,换了新的鞋底,穿起来也算体面。
  显然是准备上工的时候穿的。
  听到有人进门的动静,两人偏头看了眼,没多大反应,也不吭声。
  张世聪自己拉了张凳子在火盆边上坐下,眼睛盯着摇簇的火苗看,“听村里的说,你们今儿去报名做工了,林二河记的名。”
  张老汉把鞋子脱下来,用抹布擦掉鞋底刚沾的灰,小心放回篮子里,“嗯。”
  张老婆子把线头打结,咬断线,呸掉嘴里线末,“没地没粮,总要想办法挣两副棺材钱,难道真要饿死了还做个孤魂野鬼么。”
  一人一句话,半天沉默。
  外头刮进来的风,割得人脸生疼。
  张世聪起身准备走人,“如果招上了,回头我捎一窝鸡蛋,你们拿去充个谢礼。”
  “用不着。”张老汉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没什么情绪,“不用捎东西,不用弄啥谢礼,甭去找林家人。以后就这么当陌生人处着,谁都别去沾林家。我们两个老不死的也不沾你们,同样,你们也别来事后尽孝。”
  张世聪顿了下,出了门。
  顶着寒风往另一边院子拐,心里尽是难受滋味。
  梧桐镇两个大工坊都跟林家有关系,所以知道要扩招工人的消息时,张世聪想都没想先把自己否决了。
  工坊招谁都不会招老张家。
  可他没想到,两老去了,还登记上了。
  林二河登记的。
  林家人好像什么时候,都坦坦荡荡。
  所以什么时候,腰板都挺得笔直。
  这么一比较,越发显得自己可笑,以己度人,胸闷脸疼。
  三日时间眨眼而过。
  对于等待消息的人来说,却觉度日如年。
  一大早的,工坊告示栏前就围满了人,仰着脖子看面前偌大红纸,挨个找自己的名字。
  “孙大耳……”
  “赵娇……”
  “何三水……”
  “张德生……”
  人群外,张老婆子几步迎上人群里挤出的老汉,颤声问,“咋样?咋样!”
  “嗯。”张老汉揣着手,风帽压得低低的,头低着看不清神情,声音隐透出浅浅鼻音,“我选上酒坊了,你也选上了,以后在工坊炒茶,别直接上手擦汗,这里干活要干净。”
  张老婆子眼泪刷地下来了,抹泪点头,又点头,“家里东西没白收拾,啥时候上工?咱回去拎起包裹就能住过来!”
  “先回去拿东西。”
  “诶,诶!”
  第219章最多撑到明年,就该寿终正寝了
  十二月飘雪。
  雪片纷纷扬扬落下来跟鹅毛似的。
  不方便出门,农户人家屋里升起火盆子,烤火猫冬闲唠嗑。
  林家堂屋里今日人也挺齐活。
  后头屋子扩建好了,只等好天的时候进伙就能住进去,家里各人都闲了下来。
  冬日昼短夜长,工坊改了下晌放工时间,林江也能比平时早些回家。
  赶上了一家人齐聚烤火唠嗑,屋里满是欢声笑语。
  林婆子坐堂屋里,把今年夏衫拿出来缝补修改。
  萧夫人还跟守窝的老母鸡一样在旁边守娃,见着林婆子改旧衫,以为家里缺钱,立刻低头从荷包里掏银子,“我有银子,亲家母,给你买新衣,不用打补丁。”
  把大家伙逗得乐开,连萧老将军都笑出声来。
  林婆子把银子推了回去,笑着跟老妇人解释,“旧衫小改大,虽然有补丁不好看,但是不会浪费。不是买不起布买不起新衣,就是习惯了。”
  孩子们几个月蹿一截,今年能穿的衣裳到明年就得短。
  提前把衣裳改好,袖摆裤管的剪块布拼上,还能继续穿。
  家里如今不缺钱,但是习惯改不掉。
  村里家家户户也不缺钱,孩子们也是这么穿。
  萧老夫人这才作罢,但是送银子的心不死,转头又欢欢喜喜掏一把碎银,分给百相小松小柏,“外婆有银子,荷包里天天有,去买吃的!”
  这回大人没拦着。
  孩子们都懂事,过后会偷偷把银子又放回外婆荷包里。
  所以外婆荷包里的银子,总也用不完。
  “一家有女百家求,猫冬的时候媒婆跑得特别勤,已经有人找到徐老跟前了。”话锋一转,林婆子唠起这个话题,自然得很像那么回事。
  李素兰抿笑搭话,“听说先头找来的有户人家还不错,家中原州城的,也算大户,家里后生与徐姑娘年纪相当,长得也不差,特地找媒婆过来说媒,别的要求没有,只是希望成亲后徐姑娘不要继续在外抛头露面。只这一条,就让徐老给骂回去了。”
  “徐姑娘恁好条件,人又懂事能干,还知书识礼会拨算盘,想求娶的人多了去了,光是咱村跟工坊里的,我就能数出十个来!”张翠娥这回也特机灵,当真扳着手指数,“对了,还有葛力!别看葛力一个寡汉子,他跟徐姑娘要是能成,以后就是妇唱夫随了!江儿,你在工坊时间多,是不是常看到葛力去找徐姑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