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说罢他缓缓走下台阶,脚步轻重与幅摆像是度量过般,整齐、机械。
  等他走远了,汤继宗才嘀咕,“不能哭不能笑不能喜不能悲,走路快不得说话急不得,三十年不变,表情动作一分不少一分不多,患的那怪病可真是稀奇。”
  一阵冷风吹来,汤继宗打了个哆嗦,忙跑上停在对面的马车,“去饮月茶楼。”
  今日朝中一帮同僚过来探望老国公,相约了待会在饮月茶楼饮茶,这时候去正赶趟。
  马车刚刚驶到茶楼下,还没及下车,汤继宗就听得有人高声嚷嚷,“第一手消息!第一手消息!萧老将军即将返京,人已经在外城码头!”
  汤继宗豁地撩开车帘,瞪圆了眼。
  随即跳下车三步并两步上楼,冲进预定的雅间,气都没喘匀就急声跟早一步入座的一群同僚问,“刚才包百通的话你们可听见了?”
  长京有一种人,由茶楼酒楼聘请,专门打听各类京中大小八卦在店铺里引话题,作为吸引客人的手段。
  这类人叫包百通。
  刚才嚷嚷的,就是饮月茶楼的包百通。
  在座的人神情不一,他们也听到消息了。
  “当初萧老将军离京时,只靠执念撑着最后一口气,俱都以为他这一去回不来了,没想到啊。”
  “郁恒送人离京后单独回来,我一开始猜测老将军在坊间名医处吊命,后来太子行踪爆出,我就想到他定然也在玉溪村,只是没想到他竟然康复了——是康复了吧?”
  “这种天气,能坐船大老远跋涉返京,没康复也差不离。奇了,先是太子,后是萧必让……连一接二让人濒死逢生,玉溪村如此神奇?”
  “神奇的不是玉溪村,是百相草。”
  “老国公难道没喝百相茶?结果如何?”
  这句话让一群官员齐齐沉默,百思不得解。
  他们这些人,哪一个家中如今都没缺了百相茶。
  喝着确实好,养人养神。
  可若将太子、萧老将军的奇迹都归功于百相草,他们又觉得不可能。
  百相草撑死了,也只是作为养生首选,不可能凭一味药草包治百病,要不然老国公、严尚书这些个,还能被疾病老弱困扰?
  到底是什么呢?
  玉溪村,那个小小村子里,到底还藏了什么没有公之于众的秘密?
  汤继宗匀了气,坐下来先倒一杯热茶,视线沿着茶桌溜一圈,随口问了句,“远征伯没来?”
  坐在他旁边的人哼笑一声,“我们就没邀请他来。远征伯府现在什么处境,你敢沾?”
  “太子回来了,萧老将军也健在,那个位置稳固如山,没人能抗衡了。”随后众人立刻转了别的话题,再没提远征伯三字。
  官场就是如此。
  不说什么凉薄不凉薄,明哲保身罢了。
  下午,天灰蒙蒙。
  长京城门,一辆大马车疾驰,穿门入城。
  车厢里闹哄哄的,沿途行人能清楚听到孩童叽喳声。
  百相耐不住,小脑袋从侧边车窗探出来,嘴里惊呼连连,“这就是长京呀!长卿哥哥就住在这里呀!那边是不是五芳斋?我认得五芳两个字!”
  另一边车窗挤了两个脑袋,林怀松林怀柏哥俩并一处,脸挤得变形,“哇!这座茶楼有四层!好高啊!还有旁边的酒楼,招牌居然是描金的!这里的人穿得也好好看啊!”
  金多宝哪哪都挤不进去,气得直翻白眼,“没见识!不就是金堆银砌么!让小爷我看一眼我能挑十个不好出来!”
  “挑不出啊多宝哥哥,这里的铺子比你家的还华丽!”
  “……”
  萧必让安坐车厢,光是听孩子们活泼话语,心情就好得不得了。
  他下意识看向妻子,老妇人眼睛依旧懵懂茫然,嘴角却不自知的挂着笑。
  回家了,那种亲切感藏在潜意识里,不需赘述。
  李素兰是最紧张的一个。
  不是害怕,就是紧张。
  近乡情怯。
  长京……她对这个地方并无印象。
  萧家,还有人记得她吗。
  四个哥哥泉下可真有灵,知道她已与爹娘团聚?
  林大山轻拍了拍妻子的手,示意她安心。
  两个刚过一周岁的双胞小子窝在爹娘怀里,嘴里阿凉阿凉声不停,似也在安慰紧张的娘亲。
  马车驶过长长街道,越过熙攘人群,吁地一声停在铜雀巷中段。
  一座偌大宅邸,门前两座镇宅石狮威风凛凛,门头黑色匾额上萧府二字苍劲狂放。
  “娃子们,我们到家了。”随着老将军话落,马车里小猴子出山似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蹦下来。
  百相人小,动作却快,第一个下车。
  直奔石狮前挺立的青袍少年,“长卿哥哥,我可想死你啦!”
  晏长卿将小姑娘接住,扶她站稳,手动了动终没把人抱进怀里,转而揉上她小脑瓜,“长卿哥哥也可想你了,百相。”
  后头金多宝、林怀松、林怀柏陆续奔来。
  林怀松林怀柏,“长卿哥!”
  金多宝,“哼哼!”
  晏长卿失笑,把仨一把拢住,“欢迎来长京!”
  第222章说出来,就不太聪明了
  稍后方,是萧府管家领着一众仆人,齐候在门前迎主人归来。
  “老爷,夫人!你们可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