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那一列人脸上带着的面具与寻常百姓不同,像是这个活动的举办者,他们点完篝火后并没有马上下台,而是停留在戏台上,做着起舞的准备动作。
十个人称对称的队形,左右分布开来。
谢书有些期待,古代的活动仪式虽然比现代的淳朴,但肯定更会有趣一些。
戏台边上的民间乐队奏响乐器,鼓声、笛声等所有乐器的声音凑起来,形成了和谐的乐曲声。
台上的人应声而动。
看得出来他们训练有素,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十分赏心悦目。
谢书沉浸其中不可自拔,鼓声越来越大,他们跳完一段舞后下了台,从底下看着的百姓中拉走几十人与他们一块儿共舞。
夏景瑛就是其中之一。
谢书都没来得及拦,夏景瑛就被表演的人拉着衣服拉了上去。
夏景瑛多少有些不习惯,周围都是陌生的人,他只能把求助的眼神看向谢书。
谢书摇了摇头,表示他也无力帮助,这么热闹的日子,不好扫兴。
夏景瑛就这么被拉上了台,上台之后,他像个牵线木偶一般,周围人怎么跳,他就跟着怎么跳,不过都是慢半拍的版本。
夏景瑛笨拙的模样让谢书忍俊不禁,手指极为灵巧的夏景瑛却不善舞蹈。
跳着跳着,夏景瑛被人们的情绪所感染,没有一开始那么不悦。
台下的百姓们虽然没有受邀上台,却也跟着音乐摇摆了起来。
谢书的眼神固定在夏景瑛的身上,满眼都是对他的喜欢。
一刻钟时间过去,喜庆欢乐的舞蹈结束,台下观看的百姓们鼓起掌,有些意犹未尽。
一位像是主办队长的人,站了出来,“谢谢大家与我们一起起舞,”说着话,他领头从怀中拿了小礼物出来,是他们手工制作的动物挂坠,每个人拿到的挂坠都与自己脸上带着的面具相同。
谢书这才发现,他们找人是有规律的,每种动物面具的人各找了五个。
发完小礼物,主办让参与舞蹈的百姓们下台观看。
意外便是发生在这一刻。
戏台上的人太多,下台时大家因着跳舞情绪上头,有些推挤,夏景瑛太瘦了,又站在戏台靠边的位置,一时不察被百姓给推着了,脚踩了个空,眼见着就要从戏台上掉下来。
周围的百姓都发出惊呼。
这戏台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大抵有两米高度,这高度摔下来,大概率会受伤。现在台下人这么多,摔伤是小事,要是被百姓们踩踏了,那可真真是大事中的大事。
常少微和夏治洋把夏景瑛交给他,他自然得保护好夏景瑛。
谢书有很多参加大型活动的经验,就算是现代,也有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所以谢书在看到夏景瑛站在戏台边缘的时候,就已经预先挤过人群,到了下台的台阶边,不出意外最好,若是出了意外他也能及时补救。
夏景瑛受着惯性,往下倒,他深知自己改变不了摔下台的命运,只能尽可能地将损失减至最低,他双手护着后脑,用手臂把自己的脸夹住,保护自己的大脑袋和容貌。
如期该抵达的疼痛并没有到来,夏景瑛闭着眼,没有感受到坚硬的地面,反而陷入了温热又坚实有力的怀抱之中。
夏景瑛睁开眼,入目便是谢书如璀璨星星般明亮的眼眸,也许是面具遮住脸庞的原因,他竟觉得此刻谢书的眼眸十分具有吸引力。
“你没事吧。”谢书问道。
夏景瑛如梦初醒,有些着急:“放我下来。”
众目睽睽之下,夏景瑛还是要面子,谢书没有反驳他,确认他没事之后,轻柔地把他放到了地面上。
“没事吧!没摔到吧!”主办赶紧跑了过来,查看状况。
夏景瑛觉着有些丢脸,他硬邦邦地应了一句,“没事”,然后挤开人群,快步地离开。
谢书帮着夏景瑛跟主办说了两句,主办实在抱歉,把独一份的手工吊坠送给谢书当赔礼,谢书礼貌着接过道谢后,跟在夏景瑛身后出去了。
谢书在夏景瑛的身后喊道:“别走那么快呀。”
夏景瑛回头瞥了谢书一眼,看在他救了自己的份上,稍微降低了走路速度。
独一份的手工吊坠绣有所有的动物,谢书食指上挂着吊坠,亮在夏景瑛的面前,“这个送给你,你别生气了。”
夏景瑛看着吊坠,依旧板着脸。
“咱们戴着面具,百姓们不会知道你是谁的。”谢书劝道。
夏景瑛本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次丢脸丢大发了,“这是他们给你的,你收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52章 路人村民变为将军攻vs军医受(15)
谢书在夏景瑛身旁无声地走着,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
忽然,谢书望见远方有个个孔明灯慢慢升起,红色的灯罩下是火热的火苗。
谢书高昂着情绪,他指着天边的孔明灯,侧过头看向夏景瑛,“夏军医,那是什么?”
“孔明灯。”夏景瑛回答,每到春节,京城里都会出现很多孔明灯,样式又多又美。
谢书自然知道那是孔明灯,但他想借着孔明灯让夏景瑛忘记刚刚的尴尬事情,他拉着夏景瑛的衣袖,“孔明灯?看起来好美,我从来没有放过孔明灯,夏军医愿意陪我去放一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