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来找宁乐意投资。
  嗯,主要是大部分业务都被公司的其他人揽走了,需要宁乐意亲自谈的项目不多。
  “那些人又不是你,你当然是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他们也不一定是缺钱想找宁总投钱,是想跟宁总请教一下,自己的项目有没有可行性。”程珹说起来的时候,语调都提高了,“你家宁总简直就是神仙!他说什么能成……”顿了顿,“还不一定真能成,那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说什么不能成,那一定不成!跟个乌鸦嘴……咳,铁口直断。”
  姜易云好歹是宁乐意的枕边人,对项目投资的事情多少知道一点。
  任何时候都有赚钱的项目和赔钱的项目。
  同样的项目,有人能做成,有人就做不成;放在甲地能做成,放在乙地就做不成;今年能做成,明年就做不成,影响到的因素非常多。
  投资失败是常有的事情。
  当然在同行里,宁乐意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这还是他刻意控制,才不会让人觉得离谱。
  但现在看来,还是有人觉得太高调了?
  “我现在就是怕他,要是一张嘴就说我家的项目不行,那就完了。”
  姜易云没好气地给了他们一人一脚:“说的什么话?宁总的嘴巴又不是什么因果律武器。”
  再说现在国内的一些投资,其实很不成熟。
  类似他外公那一辈、包括他父亲一辈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最开始都是莽一波。
  莽成功的,就一波起飞。
  莽失败的,就此沉寂。
  不过大多数人只能看到风口上的猪,看不到摔下去的猪肉饼。
  到现在,其实很多人创业或者投什么新项目也差不多。
  有些人自以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掌握了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也想了一个绝妙的别人都没有的主意,但最终实施的时候还是莽一波。
  这么下来,失败的是大多数。
  宁乐意在其中做的事情,是给他们查漏补缺,让这些创业者的行为,从莽变成有勇有谋。
  “你们平时要是有空,可以多来我家,跟我家宁总多聊聊。”他的这两位好友,十几年后也能算是成熟且比较优秀的企业家,但现在还只是在自家企业里做出一点小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姜易云这么说的时候,气场自然向着十几年后的自己靠拢,让程珹和左梁都感觉到一种类似和父辈说话的压力。
  但:“这话可是你说的啊。”
  “到时候你可别嫌我们烦。”
  “哎呀,没想到我们也算是攀上裙带关系了。”
  “易云得道,鸡犬……咳,我们升天。唉,我这理科生就是词儿少。”
  “别!你自己语文没学好,别怪理科生。我们理科生跟你可不一样!”
  三个人像是三个小屁孩儿一样,出去看了蜂窝,又逮到了疯跑的二黄,还在姜易云陆陆续续收拾出来的玩具屋里玩了好半天,就是看到干船坞准备“出海远航”的时候被制止了。
  姜易云的表情有点一言难尽:“别了。我们这里别的都好,就是水逆,容易掉水里。你们要划船,还是等夏天的时候再过来玩。天气热,掉水里不容易着凉。”
  左梁不信:“真的假的?”
  姜易云无奈,只能把一次两次掉河的事情尽量轻描淡写地说了说。
  程珹的注意力倒是被他说得转移了:“你这儿还能掰茭白,挖莲藕?你有这么好玩的事情,都不叫我!”
  姜易云无语:“这是干农活,很累的。”
  “我们就是来体验一下。”左梁砍颗青菜都觉得很好玩。
  “行啊。你们有空就来,农庄里还怕没农活吗?你们还可以去喂猪。”
  “……喂猪就算了。”
  姜易云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招呼他们去厨房给自己打下手。
  两人想起来宁乐意在灶台下烤的红薯,顺带想起宁乐意:“你家宁总呢?怎么一下午都没见人?”
  姜易云不用找就知道:“应该是和大黄在睡觉。一会儿就该醒了。”
  到大黄吃饭的时间了。
  果然没一会儿,三个人就看着宁乐意被两只大黄猫一前一后“押送”到厨房。
  宁乐意的眼神还有些迷蒙,打着哈欠,看到三个人懒洋洋打了声招呼,就往姜易云身边一坐:“你弟也忒不是人了,直接一屁股坐我脸上。”
  姜易云忍着笑,装模作样骂四黄:“姜明诚,过来给你乐乐哥道歉!”
  四黄低头舔爪子。
  姜明诚是谁?不认识。
  “喵!”大黄催促。
  宁乐意赶紧站起来:“知道了知道了。我给你们做饭。”
  姜易云指了指弄好的小鱼和肉饼:“你装个样子就行了。”
  宁乐意比了个“ok”,装模作样把盘子放进蒸锅里,过了几分钟再拿出来,拿着饭盆给两只猫分好,端着狗饭盆往门口一站:“二黄!吃饭!”
  众人马上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一条大黄狗甩着舌头闪现,往饭盆前一躺:“呼……”赶上了,差点饿死。
  宁乐意慢条斯理地说道:“还烫的,等会儿再吃。”
  二黄耸着眼睛看向宁乐意:想造反!
  算了,造不动。
  二黄翻了个身,摆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