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为什么?”
  “他在长宁的调查不会再有更多的进展了,有人在限制他、压制他,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担着生命危险久留,他在省厅能有更多的资源和门路,又何必在长宁踌躇不前呢。”
  姜惩点头表示理解。
  “他到了省厅之后没多久,‘17’的人便开始接触他,在他之前,‘17’就在省厅布下了一些眼线,通过这些人,江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庞大且恐怖的组织。”
  “既然‘17’能把手伸到省厅,又何必从头培养一个江寻呢?费时费力不说,这个人还未必会听命于他们。”
  “或许他们需要一个稳定,并且身居高位,能为他们提供有力帮助的内应,或者说,是楔子,在江寻之前,他们能拓展的人脉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很难接近核心,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来替他们完成难度更高的事情。”
  听了温思南的话,宋玉祗蓦地看向姜惩,对上他愕然的目光,起初姜惩有些疑惑,不过很快他就明白那人想到了什么。
  ——姜誉。
  在此之前,姜誉也一直在用暗中监视培养的方式接近他,只是比起“17”的手段要显得拙劣许多,刚好姜惩又是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想从他身上剔肉,除非两败俱伤。
  可惜他们父子斗得太厉害,姜誉在验收自己的成绩之前就已经功败垂成,以至于姜惩对此并没有太多感受。
  难怪姜誉总是在强调,希望姜惩继承自己的事业。
  姜惩拍了拍脑门,“原来他的话,一直是那个意思……”
  “江寻同意成为他们的楔子了吗?”宋玉祗问道,“就结果来看,应该是否定的。”
  温思南抿了抿唇,看着江寻的照片,陷入深深的惆怅,“是啊,他拒绝了,如果换作是姜惩这样大胆,又有着一身正气和热血的年轻人,说不定会采取一种铤而走险的方式,先妥协,借着这个一辈子也碰不着一回的天赐良机打入敌人内部,争取把他们一网打尽。如果早几年的话,可能江寻也会做出一样的抉择,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丈夫和父亲了,他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妻子,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有所牵挂,也就不得不小心翼翼,所以他在慎重的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
  两人都有些沉默,这个选择本身并无对错,让他们伤感的是无论江寻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最终都无法避免走向灭亡的无奈的结果。
  妥协,他将绕过系统的认可和批准,以个人的立场进行相当危险的卧底任务,得不到来自警方的任何帮助与配合,永远孤立无援。
  所有的卧底在彻底得到信任之前,都要进行鲜血的洗礼,最终的战果,将以无数生命作为代价,协同敌方行动,就势必重伤他的战友,他没有勇气将枪口指向自己的同伴,更无法眼睁睁看着他们遭受背叛与陷害悲惨死去,况且一旦失败,他的亲人会遭到连累,他自己将身败名裂,警察将因他蒙羞,永远被挂上历史的耻辱柱。
  反之,他这颗无法被同化策反,并且掌握大量证据和情报的钉子毫无疑问将会成为“17”最大的绊脚石,随时可能被肃清,但他的亲人、战友,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
  ——至少在“17”寻找并培养下一个楔子之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
  相比之下,这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唯一办法。
  “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牺牲自己,在他升到省厅总队后不久,在一起特大跨省贩毒案的追查中,他不幸与队友失散,被持枪的犯人引到了宿安与雁息、长宁交界的山区。”温思南拿出一张泛黄的地图,指了指上面标记的红圈地点,“就是这里,朝歌山——江寻丧命的地方。”
  “这里不是……”宋玉祗欲言又止。
  温思南沉吟道:“这座山与凌歌山相邻,就是那座差点把你们困死其中的大山。”
  这话让姜惩不禁回想起在山上的一些细节,现在想想,凌歌山四面环山,距离江住重伤濒死的重明河道还有一段距离,就算站在山顶,视线也会被山体上的植被挡住,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绿,根本看不到具体的地点。
  所以萧始在宋慎思出事前主动脱队,以及之后多次的远望,其实是……在观察那片江寻走进去后就再也没出来过的山区地形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看文的小可爱鸭~
  第232章 淡化
  温思南又从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翻盖手机,那东西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屏幕还是黑白双色的,他一直小心侍弄着,就算过了这么多年,照样还能开机,而他费了这么大力气才勉强保存下来的东西,其实只是为了一条信息。
  他把信箱里置顶的短信给二人看了,上面是一串让人不明所以的数字——“5426498”,而发件人正是江寻。
  “这是他在进入那片山林后发出的唯一一条信息,山区里没有信号,手机被发现的地点和他丧命的区域之间也有一段距离,所以爆炸发生的时候,这件证物没有被波及,我猜测,江寻在被诱往山林深处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自己很可能死在里面,所以他把指明犯人身份的手机留在了外面。那部手机在被发现后,就立刻带回了长宁市局,离开山区,信号恢复的瞬间,短信就发到了我这里,所以,这其实是他在临终前的遗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