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越想越坐不住, 几家罚得少的干脆约着一起来找沈泽安, 说是要捐一半的家产出来赈灾。
沈泽安:??
这年头还有上赶着送钱的?
他看着几人紧张到不自然的面色, 笑了一下, “多谢几位慷慨解囊, 赈灾结束后本官会立功德碑, 将有贡献者皆刻于其上,以供后人瞻仰。”
几人面上感谢, 实则没太在乎什么刻不刻字的,只当这是沈泽安收钱的名头。
黄河及其分支,几乎年年决堤, 有那么极个别赈灾后几年不发生洪涝的都是大功一件, 这刻碑别说是供后人瞻仰了, 不惹人唾骂都算好的。
沈泽安也不管他们怎么想, 要忙的事情多着呢。
有了前面五两银子一斗米的由头,沈泽安大刀阔斧的把要用的人全换了一遍。
知府这时候也不说话了, 沈泽安这一手让他知道了从京中下来的官员手段有多狠厉,他干脆把自己手上的权利全交出去, 安静当个摆件。
……
赈灾发出去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多,从外来卖粮食的商队多了不少,沈泽安不出手压他们的价,也不让他们趁机涨。
他们倒是机灵,就算按正常价格卖也有得赚,沈泽安现在不缺钱,他们的粮食拉来往官府库房一放就全卖出去了,这就是赚快钱啊!
粮食不缺,难民的情绪就很好安抚了,时间差不多沈泽安就提前让人把以工代赈的消息张贴出去。
不同于以往,自从能吃饱肚子,上面那些压迫他们的人也被抓了之后,百姓们对沈泽安的话那可是时时关注,让干嘛就干嘛。
“这上面写的啥啊,官爷给念念吧!”一个老头看着贴上去的告示说道。
贴告示的是沈泽安亲卫队里一个年轻的汉子,他何时被一群人围着叫过官爷,涨红了脸摆手说了两句发现没用,干脆不解释了。
“现在官府赈灾的钱够了,大人打算勘探几天河灾情况,几日后开始动工改河道、修河堤。
不过,当然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白干,只要有能力去的,都算是以工代赈……”
每个县城都设了好几个点,有人细细的给他们解释之后要怎么做。
一但动工开始,施粥点发的吃食就不是人人都可以领了,只有没能力去做工的人才可以吃,偷懒混饭吃的会被赶走。
而以工代赈,去干活的人可以提前报名,每天管两顿饭,每人根据不同岗位和干的活,工钱十到二十文不等。
管饭!
有工钱!
这几个字一出来,百姓对前面施粥点的规矩都没意见了,简直就是双手双脚支持,恨不得明天就开工。
以往赈灾干活都是都是百姓徭役来干的,就是自带干粮干活,现在不止有吃的,还有钱,有的人绷不住哇哇一下子哭出声来。
原本还在恐慌,房子没了、地也没了,之后要怎么过这个冬天,没想到大人早帮他们想好了,他一想哭声就止不住了。
这哭声没人笑话,反而慢慢在人群中蔓延开,丝丝碎碎的呜咽起起伏伏的响起,让人分不清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给他们讲话的年轻汉子有些手足无措,攥紧了手,嘴巴张了张,喉咙却干涩的没有声音。
放眼望去都是一身憔悴的难民,许多人都和他父亲阿妈一样大,他想着自己家中的父母,眼睛一红,差点跟着哭出来。
沈泽安走到这边的时候就看到这般情形,他有些诧异,这小子干嘛了,怎么讲个告示惹哭了一片人?
年轻汉子看到他来了,吸吸鼻子,瓮声瓮气道:“大人。”
“他们怎么哭了?”沈泽安问道。
汉子摇摇头,“不知道啊。”
“那你哭什么?”沈泽安疑惑。
汉子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哭什么,就是他们都在哭,我忍不住。”
沈泽安看着他泛红的眼眶,知道他心里有事不敢说,“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可怜他们还是想家了?”
年轻汉子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声如蚊吟,“没。”
嗯,那就是想家了。
也是,这群人和自己在陇州呆了两年,刚到京城又被谴来豫州,在军营里回家探亲要轮流申请的,想来有许多人没见过家人几面。
说是在战场摸爬滚打几年的精兵,但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好多人十五六岁就入伍,现在还没弱冠呢。
要是在太平盛世,还是在和父母撒娇的年纪。
“快了,我们现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花些功夫办完事情,我给上面说说,让你们回家探亲,或者,我给你们提供纸笔,你们可找识字的人代写家书寄回去。”沈泽安道。
“真的吗大人!”年轻汉子惊喜道。
沈泽安被他突然大起来的嗓门下了一跳,揉揉耳朵恼道:“假的假的。”
“大人……”汉子有些傻眼,这,这怎么还能变卦呢。
李沐站在后面笑了一下,“他骗你呢,既然说出来了,自然是真的,账本在我手上,我说拨出去就拨出去了。”
他们闹腾的这一阵,周围的人慢慢停下了哭泣,他们认出了沈泽安,争着给他道谢下跪。
又来 !
沈泽安之前就被这阵仗吓过一次,上一次把自己家底都赔出去了,这次还不知道要出些什么呢。
沈泽安喊了两句不用跪,不出所料的没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拽着李沐跑出人群,骑上马就赶往漓河堤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