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封野说的不错。”燕思空站在一旁,接过了封野的话,“自秦灭六国之后,历朝历代皆是有封无邑,北境四府的军政任免权在镇北王手上,而不在朝廷,长此以往,陈霂对北境的忍让是有限度的。我们此次出兵辽北,一是为了收复故土,光复大晟山河,二是为了打破陈霂对我们的封锁,避免有朝一日,被一点点蚕食的可能。”
  燕思空转而看向元南聿,一手拍在他肩膀上,目光果毅且坚决,“只有北境强大,敌人才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这也包括陈霂在内。你作为北境的右都督,自当肩负起责任,南聿,此战你可有信心?”
  封野和燕思空方才屡次提及陈霂,让元南聿心里阵阵发虚。
  自从逃离京师,他强迫自己尽量不去想和陈霂有关的事,甚至连名字不被提起才好。
  时局所限,封野和燕思空始终将陈霂视作威胁,因为燕思空的缘故,封野对陈霂更是反感。
  封野和燕思空是他在世上最亲近的人,燕思空是自己的兄长,封野是他一生追随的人。他曾在心中立誓,这二人是他今生能豁出性命去保护的人,他对他们只有敬爱,绝无可能背叛。
  想到有朝一日,或许会再与陈霂为敌,仅是这样的可能,就已让元南聿的心情无比复杂。
  他的一颗心,正在被各种力量拉扯着,让他饱受折磨。
  出逃的这些日子,他时常想起那个男人的脸、他的音容笑貌,甚至是呼出的气息,那些蛮横霸道的纠缠,温柔缱绻的目光,以及体贴依赖的模样。
  他无法自欺欺人,他在想念一个人,几乎情难自制。
  而这样的情愫,正是令他痛苦的根源。
  被燕思空的情绪感染着,元南聿暂缓下思绪,不再去想和陈霂有关的任何事,心绪也渐渐火热澎湃了起来。
  他目光坚毅地看向燕思空,沉声道:“此战当攻无不克,我有信心!”
  第14章
  自封野决意出兵辽北,大同每日都在做着战前的准备。春意正浓时,正是发兵的最好时机。
  兵家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封野派余生朗护送运粮队伍已先行出发了,封长越年事已高,封野不放心他独自一人坐镇后方,他留下十四万大军给王申和封长越,令他们镇守黔州和大同,其余二十万兵马,将分兵两路,一路随元南聿取辽源;一路跟随封野绕道西行,取清河、北宁两地。
  辽源属辽北重镇,是辽北地区的咽喉要道,若要深入辽北七州腹地,必先攻下辽源,才能为日后持久战打下基础。
  清河、北宁两地,战略位置虽不如辽源重要,但在周遭府道中把控着辽源的粮道,只有将大军分为两路,由封野配合元南聿行动,拿下这两座城池,才能切断辽源的外来补给,将辽源围成一座孤岛。
  封野将兵符授予元南聿,命他统领十二万大军,剩余八万人马,则由他与燕思空统帅,向西进发。
  故辽源是此战的关键,决定着封家军是否能走出辽东,深入辽北腹地,此战比攻取这两城的难度,要大上许多。
  春日正盛,二十万大军在大同誓师,一时兵甲如云,**如林,杀伐之声,震天动地。
  燕思空白衣素服,立于封野身侧。看着眼前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封家军,再看向身着重甲的封野和元南聿,这两人的脸上此刻都写满了凌云之志,和睥睨天下的英雄气概。
  封野立于军前,红袍玄甲,**顿地,忽地发出咣地一声巨响,二十万大军齐喊:“狼王!狼王!狼王!”
  声振寰宇,地动山摇!
  封野抖开檄文,对着二十万封家军,朗声念道:“吾辈授命于先祖,立命于百姓,蹉尔金国,气数已尽,三军共仇雠,誓驱除胡虏,复大晟江山,且看今日之辽东,应是谁家天下?”
  “狼王!狼王!狼王!”
  封野见士气高涨,呼声震天,大手一挥,全军再次噤声。
  “大丈夫死应重于泰山,名留青史。敌军兵锐,怎知我军剑之不利?今日一雪前耻,当趋尔等手中之剑!”
  金鼓齐鸣,封野翻身上马,向三军喊道:“出发——”
  他收敛起逼人的锐利目光,转头看向身边的燕思空,眸中迸发出熊熊燃烧的斗志,燕思空含笑冲他点了点头,眼神中同样散发出坚毅的光芒。
  封野和元南聿各领兵马,很快便兵分两路。
  元南聿是第一次领十二万大军出征,除了这些人的吃喝住行,所带辎重就动用数千辆车,一时间需要考虑的事情简直多如牛毛。
  大军行军半月后,大队人马跟随元南聿先到广宁,现已是三月中旬,气候温暖适宜,又不曾落雨,因此行军途中一切顺利,每日可行四十里,日落后便在向阳高地扎营,一切相安无事。
  此战钱寸喜为副将,行军路上,他与元南聿商议道:“元帅,再过半月,我军便可抵达辽源。辽源统帅斡不离乃金国宗室,尚有几分谋略,辽源城内本有两万多守军,金国人得到战报,得知我军不日抵达,前后又调集五万骑兵入城,辽源又城坚池固,攻城时,怕又要颇费我们一番功夫了。”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如今元南聿的东路军共十四万人,是辽源城守军的两倍,是攻是围都不是办法,只能将敌军分而治之,才是上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