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沈知澜沉思的功夫,沈玄许也看完了这篇短文,义愤填膺的说,“这些人也太缺德了吧!当真是升米恩斗米仇!人家富裕时借东西,现在手头紧竟然不想还,想赖账!”
  “你也看了这篇?”沈知澜问。
  “刚看完,真真是缺德。”沈玄许还在生气,觉得故事里的邻居道德败坏,品行不端。
  “一个故事而已,真遇到这样的邻居,有很多法子可以把债务要回来。”沈知澜安慰他,“别生气,看其他故事。”
  沈玄许气鼓鼓的接着看下去,而沈知澜特意去留意了故事的署名,竟然是陈原君的化名。
  陈原君在会试中展露头角,一举得了第五名,现在复习功课这么紧张的时间中还抽空写了一篇故事,实在令人不得不多想。
  不过有事也暂时看不出来,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向。
  事实上,有很多人看到这篇故事后,觉得面上有些火辣辣的,好似被人当面指着鼻子骂了。他们去打听写文章的到底是谁,结果《大焱报》的工作人员客客气气的说,他们尊重所有投刊人的隐私。
  隐私?笑死!在权贵面前,没有隐私,不肯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更大的权贵在护着他。
  那些人没打听出姓名,心里就有数,这是朝廷发现了他们借了国库的银子不还,在指桑骂槐呐!
  这事也算早有征兆,自从神威大将军凯旋后,户部就在紧急抽调各处的资金,要先把钱粮筹备上,到时供给边关。
  从产粮低运送到边关可不是个轻松差事,准备一百万斤的粮食,路上人吃马嚼,送到后可能只剩三分之一,所以要备的充足。
  一筹备粮食,动起了账本,就让皇帝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借了国库的钱不还,或者刚还上,次月又借,中间始终存在欠款,而且数额相当惊人,算出来之后,让冯相都吓了一跳。
  冯相一直知道这个制度,本身也是对官员的福利,却没想到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竟然有这么大的欠债缺口。借国库银子的人里,不乏皇亲国戚和确实贫困的人,所以冯相的提议是,先敲敲边鼓,先礼后兵,再来谈其他。
  这才有了那篇包含隐喻的文章。
  可惜冯相一番苦心并没有被人理解,欠债人看到文章后反而生了牛气。先帝都没追究过的事情,凭什么要突然改变?就不还,能怎么滴?
  第110章
  不还当然也不会怎么滴,毕竟皇帝的意图是银子,而不是旁的。况且殿试在即,闹出事情来也不好看。
  表面上皇帝没有继续,但冯相心里清楚,皇帝不是没生气,而是在憋个大的。
  三月二十八,殿试正式举行。天公作美,暖阳高照,一众考生鱼贯而入,进入昭阳殿内参加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之后,为官做宰大权在握不在话下,庙堂之上将有他们的身影。
  陈原君看着巍峨广阔的宫殿,露出一个淡笑。走到这一步有多不容易,只有他自己清楚,而青史留名这条路,才刚刚起步。
  殿试只有一日,日落结束,考生将考卷交上去,自有十位考官评判他们的成绩,名次。
  皇帝翻看着本次的考生,对于他看中的考卷,亲自用朱笔勾画起来。
  传胪大典上,众多学子昂首而立,等着内侍宣布名次。
  皇帝看着众多英才静立殿外,他们或是贫家少年,或是家学渊源,或是富贵人家,都渴望为国效力,不禁生出一种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豪迈之情,亲自去宣布名次。
  “一甲第一,陈原君!”
  真切听到自己的名字,陈原君生出一种尘埃落定之感,躬身上前谢恩。
  *
  “哇,陈大哥当真考中了?”看到张贴的皇榜,瞄了一眼,沈知汝感叹着。
  沈知澜反而猜到几分,以他多年看话本的经验来看,陈原君的各项配置都是妥妥的主角,考个状元?洒洒水啦。
  “不光考中,还考的很好,以后肯定会平步青云。”沈葵瞧了两眼,“要去贺喜吗?”
  他们面前,新科进士们正好在打马游街,接受百姓们的道贺。
  陈原君接受的香囊,扇坠和手帕最多,快把他淹没了,到后来陈原君已经拿不下,他索性把披风解下来,把所有东西拢在一起。
  见此情景,扔东西的大姑娘小媳妇更激动,丢的更欢实,还有人干脆用手帕裹了碎银子抛过去。
  陈原君无奈极了,他只是不想浪费诸位的心意,没想到她们更来劲了。
  沈知汝见了也不免感叹他好好,跃跃欲试掏出手帕,正好丢进陈原君怀里,陈原君回首一看,发现是他们,正准备说两句时,沈知汝摆摆手,示意对方先游街。
  沈知澜惊恐的看着姐姐,再三确定她不会看上状元郎了吧?好在姐姐只是被气氛感染,想要凑凑热闹而已,一回头就转移了兴趣。
  打马游街后,新科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去积累阅历,没了吸引注意力的时间,预留的时间也足够,冯相正式把还清国库借款这事提上日程。
  有一户部小吏当堂提出,国库借款由来已久,但最近清点账目时发现金额巨大,恰逢采购军需急需资金,奏请户部可以向借贷的同僚们发起还款申请。
  同僚都想看看冯相的表情,奈何冯相站在前排岿然不动。
  “先说说金额吧。”
  户部小吏立刻报出一个总数,并且当庭就把累积金额的账本拿出来,可供验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