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事实上,余曜也看不清在场其他人的神情。
护目镜是为了保护滑雪者不被雪光灼伤眼底,但同样的,原本明亮的视野都会变得黯淡许多。
余曜看着此时望去有些阴沉沉的天,一边咬碎糖果,一边等待裁判的发令。
耳畔只有呼呼的风声。
这跟大跳台很不同。
坡面障碍技巧的场地光是高度差就达到了惊人的150米,坡度却只要求在12°以上。所以从出发区到终点看台,距离相当之远,几乎听不到太多来自观众的声音。
这样比赛环境,更冷寂,也更危险。
虽然不会像大跳台一样一旦摔倒,顷刻间粉身碎骨,但三组道具加三个跳台的组合,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步步惊心,危机四伏。
余曜望向远处的第一个道具区。
远远的,就能看见街区里的三座桥。
从左到右,依次是彩虹桥,平桥,和一座如同楼梯扶手形状,先向下再水平的扶手桥。
最简单的平桥被放在道具区的最中央,仿佛是裁判们认定的最正确选择。
但只要参加比赛的选手都知道,平桥反而是最简单的道具。
很多公园道具的初学者都是从最简单的50-50动作开始学起,最先上的就是箱子和平桥。
50-50,起源于滑板运动。
滑板有四个轮子,当用滑板跳到栏杆上,从两列轮子的正中央板底呲过时,栏杆把板身分成了均等的左右两边。
单板滑雪本就起源于滑板和冲浪。
这个动作也因此继续被称为50-50。
公园道具发展至今,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上已经很少有人只用一个50-50通过道具,大部分都会加上上桥和下桥的转体动作。
转体,呲杆,平衡,就是道具区打分的重点。
道具的难度和动作的创新性也会被裁判们纳入考量。
余曜在脑海里漫无目的地回忆着比赛规则。
裁判席上,很多人也在翘首以待。
单板圈子就那么大,余曜在大跳台上的表现早就广为人知。
在场的裁判们一想到第一位出场就是近来名声大噪的双2160天才少年,难免就提起了不少兴趣。
在加上之前从未在坡面障碍技巧的赛场上见过他。
期待,神秘,未知,勾起人兴趣的要素都占全了。
“真期待一号在道具上的表现,”代号为j1的裁判微微笑道。
负责二号道具区的裁判更是满脸期待,“不知道余打算怎么通过这个道具。”
三号道具区的裁判什么都没说,却是提前瞪大了双眼,直直地盯着屏幕属于自己掌控分数的道具区。
道具区的裁判们个个都抓耳挠腮,都想要知道,在跳台上有着出色表现的华国少年,在道具上会不会也能给他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反倒是跳台区的裁判们大体上神情都很淡定。
废话,能不淡定吗,2160都见过了,还有什么可激动的,等就完事!
负责不同区的裁判们的心情堪称冰火两重天。
已经接到余曜受伤要保存实力消息的华国解说员计行的心情却是苦涩不已。
他看着弹幕里那些激动兴奋,熬着大夜也要给万里之外正在比赛的少年加油的网友们,只能在心里暗暗期盼余曜一会儿的表现不要太差劲。
不说多优秀,最起码也要有个及格水准吧。
要不然这么多观众们都殷殷期待着,也不好让大家太失望不是。
作为一个看着余曜一路走来的忠实粉丝,计行由衷地希望少年在坡面障碍比赛里也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准。
但想到余曜的伤,就又觉得能进决赛就已经很不错。
余曜应该伤得很厉害。
要不然华国滑雪协会那头也不会特意过来打招呼,让自己解说的时候打起十二分精神,在余曜表现不佳时,提一提他受伤的事,以免舆论太过伤人。
计行叹气又挠头。
复杂的心情在少年终于出发时蓦得一凛,来不及多想,就已经进入了解说状态。
计行盯着屏幕里冲向第一组道具的少年,“余曜已经出发,马上是第一个街区,他有明显的加速动作,让我们看看他要上哪个——”
第一轮,就算为了求稳也该选平桥吧。
计行如是想着,然后就看见,少年矮身一跃,没有一丝犹豫就跳上了那道弯拱形的长桥。
“彩虹桥!”
余曜第一个道具居然就上了彩虹桥!
计行为之一振,专注盯着少年横跨在桥体的板身,认真计数,“内转270°上!”
黑色板身帅气呲过长桥。
画面里的少年踩板,高站桥上,侧身看向自己前行的方向,目光不闪不避,在桥身上滑时居然压低身体再度加速,从最高处一飞而下。
紧窄的腰身反扭如麻花。
这次居然是一个与跳上时旋转方向完全不同的反向旋转。
“外转450°下!”
计行用力喊着,才第一个街区就已经激动得热血沸腾。
不是,居然是一个内转270°上,外转450°下!
而且还是在彩虹桥上!
余曜第一个街区的亮相就这么亮眼?
这哪里像是受过伤要保存实力的人,自己是不是听错消息了!
计行两眼放光,已经把刚刚的复杂思绪都抛在脑后,全身心都盯着屏幕里向着第二个街区前进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