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忍了又忍,才用一种周六加班社畜特有的疲惫语气,十分官方地回答道,“亲,您想要找的可能是直升机。”
  至少无人机现在做不到这种要求。
  不过想到前不久自家公司在珠峰顶上放飞了一架无人机,客服怀疑对方可能是看见新闻来找,耐着性子解释。
  “我们公司的无人机理论上是能在八千米高度上飞行,但是从山脚的远距离操控实在做不到,也不能负担重物。”
  电话那头沉默了下,语气平和地说了句谢谢,似乎接受了现实。
  客服按照惯例登记访客的信息,“可以请您留下您的个人信息便于回访吗,如果公司研发出类似的产品,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余曜对这种套话不抱希望,但想到华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就还是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我叫余曜,职业是学生,我的邮箱是……”
  客服那边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电话挂断,整理记录的消息时,才小声嘀咕起来。
  “余曜……余曜?怎么感觉这个名字这么耳熟呢?”
  隔壁桌同样接打电话到口干舌燥的客服随口接了一句,“不就是年初的那个冬奥冠军吗,滑单板的那个,我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天天念叨,我都记住了。”
  “可这职业写的是学生啊!”
  “他才十七吧,肯定还在上高中。”
  接通余曜电话的客服:也就是说他刚刚在跟一位奥运冠军通电话,还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大公司的客服和售后也都是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几乎是在知晓余曜身份的当场,他就意识到了这个电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手指搁到键盘上噼里啪啦一顿敲,就把余曜打电话来咨询无人机型号的消息上报给了部门领导。
  消息很快就被传到了市场部门的大领导那边,引起了高度重视。
  互联网时代,名人效应是惊人的,要不然各大公司也不会花大价钱请明星运动员什么的当代言人。
  无人机公司苦于之前没有找准定位,一直都在宣传策略纠结万分。
  请明星,好像也不太对口。请运动员,似乎也没有太多运动需要无人机航拍,偶尔几个也很难发挥出华国无人机特有的优越性能。
  余曜的电话可不就是瞌睡时送来的枕头。
  听说余曜拍照的那款手机现在已经被卖到脱销,就是因为余曜上传到自己社交界面的照片质量相当吸睛。
  这可不比请代言人拍虚头巴脑,看起来还浪费时间的广告硬气多了。
  市场部的大领导当场就给总经理拨打了电话。
  公司高层的会议室里,很快坐满了各个部门的大佬。
  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案可行。
  但同时也非常头疼。
  尤其是技术研发部的部长,锃光瓦亮的大脑门亮瞎人眼,“问题是我们拿不出余曜想要的型号。”
  总经理的脸色凝重,“公司之前的项目计划里没有这种高海拔的设计吗?”
  研发部的特例,头发浓密的副部长咳了咳,“我们的产品针对的市场多样,但也要考虑市场推广,在华国本土这边,有限飞令,一般最高飞行高度只到120米。其他方向,比如农用和航拍……”
  总经理打断他,“我怎么记得之前也过这种高海拔的项目?”
  研发部部长回忆了一会儿,还真想了起来。
  “是有一个这个项目,是跟祁氏那边合作的,他们有个继承人叫祁望霄,对无人机这块很感兴趣。但去年出了车祸,这个项目也就搁置了。”
  总经理眼看着大好的机会就要溜走,不甘心问,“之前的项目进度多少,就不能重启吗?”
  研发部部长:“怕是不能,核心代码都是祁望霄自己写的,如果要推倒重来,项目的进展就会很慢。”
  但他也有一个自以为不错的提议。
  “虽然做不到山脚遥控飞上海拔八千米,但之前那个合作项目的副产品已经能够实现在空气稀薄,温度超低的山顶环境飞行。”
  “我们不妨把这个型号的无人机先送一架过去,并且表达一下我们正在努力的决心,也算是给以后可能的合作结个善缘。”
  听起来不错。
  总经理拍了板,两个多星期后,远在大本营的余曜就收到了辗转多个站点的华国国内包裹。
  外包装满是无人机公司的logo。
  不用打开,就能猜到内里的东西。
  余曜有些惊喜,他在半个月里已经突破了波兰线,并且找到了合适滑降路线,但碍于无人机的极限告罄,迟迟无法开始梅斯纳尔横切的冲刺。
  他迫不及待地拆出无人机,并且叫了卢卡斯一起调试。
  大本营其他团队的人也都来围观。
  灰色无人机在一群人期待的目光里越飞越高,直至变成一个看不清的小点。
  操纵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的海拔高度。
  5200……5500……6500……7000……
  最终数值卡在了7823米。
  很高,是现有民用无人机的最高水平。
  但是还是连死亡区都没能进去。
  余曜有点失望,但想到总比卡罗尔团队的强,就勉强有了一丝丝安慰。
  大不了就进度慢一点,像卡罗尔一样常驻山上,多次尝试,总是会成功的。
  他把无人机的型号分享给了来打探消息的其他团队人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