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我明白,一旦遇到我这种情况,就不能再待在军营里了。虽然我们现在有抚恤金和伤亡补助,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就像我,虽然失去了一只胳膊,但我还能写字认字,还能做军府医救助受伤士兵。
所以我希望其他伤残士兵回到家乡之后,不会被人歧视,不会变成没用的人,比如也让他们识字认字。
只要还有一条手臂,他们就能帮助我们登记兵卒信息,统计粮草,我想以后重视一下对伤残士兵的帮助!”
人只有处在那个位置,才能深刻的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杨秋毫不意外三叔会关注到这个方面,其实她也有类似的想法。
只是这个团队才刚刚建立,所有的事情都在草创阶段,所以很多体系都不完善。
但这个建议是很有必要实施的,所以杨秋点头允诺了。
“三叔放心,杨家军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要照顾我们所有的袍泽,大家都是一家人,如果不幸牺牲了,那就要好好照顾他们的家人。
如果是伤残原因不能再上战场,那就要帮助他们寻找到后路,只有这样,杨家军才能安心地在战场上面拼杀!”
会议进行到这里,其实基本共识已经确立了,于是杨秋开口了。
“诸位,咱们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都尝过绝望的滋味,都知道穷苦人过的那是什么日子!
而这汉家天下,每年仅仅因为二十三钱的口赋,山林里面随处就能看到丢弃的婴儿。
如果遇到天灾人祸,更是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
是我们这些穷苦人残忍吗?是我们厌恶婴儿吗?是我们觉得人肉好吃吗?当然不是,是这个世道逼迫的,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所以吞下了无数的血泪。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他们每日吃的用的,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劳作的成果。
他们享受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我们呢?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这公平吗?当然不公平!
如今我们走到一起,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吃饱饭?我想不是的,刚刚诸位也说了,大家都希望建立一个公平的世道,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希望我们这些贫苦的人不再因为饥饿而死亡。”
“所以我们杨家军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世道!
要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得!这是我们杨家军的信念,也是我们每一个穷苦人的心声!
诸位,你们同意吗?愿意跟我一起,为了这个信念,去拼,去搏吗?
我们不能让这个世道再这么不公平下去了,得让我们这些穷苦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此言一出,众人都开始变得豪情万丈!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得!将军,你说得对,我们杨家军就应该建立这样公平的世道!”
在场的众人瞬间升起了无限的信念和勇气,没有人不向往光明。
这样的理想世道,至少此刻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够建立起来。
于是这一场会议圆满结束,杨秋给自己的团队统一了政治共识。
他们杨家军确定了未来的政治纲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得!
第38章
于是,统一了杨家军的共识之后,杨秋开始了马邑县的大生产运动。
轰轰烈烈的种地开始了。
过去七年的试验,杨秋引领着杨家寨的村民,筛选出了马邑县最适宜种植的高产冬小麦种子。
冬小麦天生便具有抗寒抗旱的特质,
如今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机,所以整个马邑县的人都在忙着种地,包括兵卒。
按照目前的规划,只要没有异常天气,明年夏季就可以收割了。
之后,他们还可以在同一块田地上播种高产大豆种子,实现轮种。
当然,选择大豆主要是因为大豆有绿肥之效,能滋养土地。
实际上,小麦、大豆和粟的轮种,本就就是一种维护土壤肥力的传统智慧。
然而,祖祖辈辈的智慧告诉我们,不可将所有鸡蛋置于同一篮中。
因此,杨秋还特意留出部分土地,待到来年春天播种粟和黍,以期减少因天气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
明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天灾与人祸必将接踵而至,届时将有无数人因饥饿而失去生命。
因此,耕种无疑是当下首要任务。
毕竟,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确保粮食安全更为重要的了。
然而,光有粮食而无武器,同样也难以安身立命。
所以,杨秋肩上的担子不轻。
她忙于耕作,不遗余力地推广那亩产高达八石的小麦种子,推广自己悄悄购买的有机肥料……
至于玉米、红薯、高粱这些作物,杨秋决定先让兵卒屯田试种,让兵卒们亲眼见证这些新粮食的高产。
毕竟,这些农作物对于大汉的子民来说还相当陌生,若强迫他们种植未知的粮食
谁知道种出来是什么结果?
就那么一点田地,你若是逼迫他们去种植不认识的粮食,他们会跟你拼命!
更何况,杨秋准备的冬小麦种子也是高产种子,所以也没有必要焦急推广,先让兵卒们看看这些粮食的产量。
做事,最忌讳一厢情愿,需深知欲速则不达之理。
因此,这些事情都得慢慢来。